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四川精神卫生》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05520
对分裂强迫障碍的再认识
http://www.100md.com 《四川精神卫生》 2006年第4期
分裂强迫,1病因学的研究,2症状学的研究,3诊断学的研究,4治疗与预后的研究,5结语,参考文献
     强迫症状常出现在强迫症,也可出现在精神分裂症,后者的强迫症状不随其核心症状的变化而变化,而长期存在,并已被有的学者命名为分裂强迫障碍[1]。本文就此症的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1 病因学的研究

    11 结构性和功能性异常的研究 学者们[2,3]较为一致的发现集中在眶前回-基底节-丘脑环路,且发现眶额叶的葡萄糖代谢趋势明显、前额叶血流量增加、尾状核头部血流减少,同时也发现5-HT及DA系统异常,若阻断前额叶-丘脑系统其结果进一步证实以上发现。Levine JB[4]在功能性磁共振的研究发现,分裂强迫障碍患者的强迫程度与左侧前额叶的背侧皮质活化呈负相关。1999年Joseph R[5]将伴有与不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比,发现前者的脑结构改变明显,且基底节、纹状体、前额叶功能均有明显的障碍。GrossIsseroff R[1]在对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之间神经影像学共性的研究中,提出分裂强迫障碍与脑的四个功能区关系密切:尾状核、嗅额叶皮质、脑回及中脊丘脑核,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有些学者[6,7]通过MRI还发现分裂强迫障碍的患者脑室与大脑比值明显高于强迫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青少年起病的分裂强迫障碍患者的左侧海马明显小于无强迫症状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德国学者[8]对分裂强迫障碍患者的尿中脑内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的浓度非常高,同时也发现5-HT的浓度也增高,结果表明分裂强迫障碍患者的脑内DA、5-HT功能均亢进。Tardito D[9]在对血液中血小板上来表达的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和其底物Rapl的研究中发现分裂强迫障碍患者的Rapl的磷酸化水平明显比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要低。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分裂强迫障碍应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区分开来。

    12 其它方面的研究 有的学者[10]曾将不伴有和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多为男性、围产期事件多、CT异常率高、隐性发作多、阴性症状多、持续时间长,但遗传因素少,说明两者的病因学存在差异。而对强迫症的遗传学研究,早期进行的家族及双生子研究已提供了证据。近来更有力的研究证明[11]强迫症先证者家族中强迫症的发病比对照组更常见,表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神经发育中出现偏差,而不是后天的退化或变性过程。以上结果提示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为一特殊的亚型。对认知功能的研究表明[12],强迫症和分裂强迫障碍患者均存在注意、记忆、认知的转移能力等不同程度的受损,但分裂强迫障碍患者远比强迫症受损严重。Borkowska A[13]对分裂强迫障碍患者进行了经选择的额叶神经心理测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