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1319270
医药产业的改革何去何从(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9日 中山日报
     核心提示

    2006年,对我国医药产业而言,是面临巨大改革力度和生存压力的一年;反商业贿赂强力推进,药品流通市场专项整治,新一轮大规模的药品降价,第三终端蓬勃兴起,药品招标模式突现新变化等等。11月18日,“医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将中国医药产业的目光凝聚在了中山,产业群雄们坐在一起,纵论中国医药产业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1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怀荣从完美(中国)公司总裁胡瑞连手中接过100万元的助学支票。当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设立完美(中国)奖助学金签约仪式在我市举行。院企共同建立的奖助学金全部用于奖励优秀研究生和资助贫困研究生,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振兴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栋梁之才。据悉,在两三年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有500名优秀和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

    激变与改革
, 百拇医药
    “将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中,青蛙可能应激逃生;将一只青蛙放在常温的水中慢慢煮,青蛙可能迟钝地死去”,医药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以这样的比喻开场,展示着他对中国医药企业“不在变革中暴发,就在变革中死亡”的观点,为此,他一力倡导中国的医药企业“因势而变,变中求生”。

    在胡季强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医药行业也由最初的医保制度推行,企业根据医保目录的政策导向,在目录中找产品的发展模式,发展到医院招标阶段,出现简单剂改、多规格的现象,再到目前,由于大规模的GMP/GSP改造,而造成的产能过剩、运营成本增高的现状。直至2005年,中国的部分药企就像慢慢被煮熟的青蛙一样,被慢慢拖到死亡边缘。这一系列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却是负面的,导致部分药企的种种短视行为,比如投机横行,放弃研发创新,低水平重复、同品种竞争,经营水平低下,核心能力缺乏,不重营销、不重品牌,由学术推广演变为“权钱交易”等现象。

    由此,中国的医药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怎么改,改了之后企业怎么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在接受采访时表态,他认为,中国医药改革的出路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与机制,一套既体现政府责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也要体现不同层次医药、诊疗价值的市场机制。
, 百拇医药
     探索与成长

    2006年的激变改革“滚烫”了中国医药生产企业。胡季强以一个业内专家的眼光来看2005年下半年至今的中国医药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中国出现了药监风暴规范注册、生产、流通秩序;挂网招标、一票制、政府统一采购;反商业贿赂等一系列措施。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环境变化当中,药企的反应能力,整合资源应变能力决定了能否抓住机遇变中求生或者苟延残喘或灰飞烟灭!

    在这样的前提下,论坛中的各位专家出谋划策,探索着新医药店模式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种种可能。

    一部分企业开始“相信品牌的力量”,海南亚洲制药郑志勇就在论坛上,以此为题作出了关于出路的若干思考。也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华南药业就在论坛中介绍了自己“OTC销售管理外包”的探索。康恩贝也同时拟定了以植物药为核心的产业定位,以引领战略为主、跟进战略为辅的品牌策略,以及以面向大众为目标、主做第二、三终端的市场定位。

    论坛中企业家们作出的探索很多,这些都是中国医药企业看得见的成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指出,“医药企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药,还有就是要不断开发新药。”在他看来,踏踏实实做好药除了加强严格管理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该投入的就得投入,不能偷工减料。首先,是要保障医疗企业的科研投入,没有合理的科研投入就没有办法生产更好的药。其次是要保证质量,严格来说就是不偷工减料,严格按照医药行业的标准生产产品。

    [1],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