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15569
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
颅脑损伤;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颅脑损伤;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1白细胞介素与颅脑损伤,2肿瘤坏死因子与颅脑损伤,3问题与展望,[参考文
     [关键词] 颅脑损伤;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Baethmann等[1]强调影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预 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继发性颅脑损伤的防治。多种细胞因子作为启动因素引起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引发二次脑损伤。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interleukins)和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在颅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白细胞介素与颅脑损伤

    1.1 IL-1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包括IL-1α、IL-1β以及IL-1受体拮抗剂(IL-1Ra),是一类前炎症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仅有少量IL-1及其受体表达,但在局灶性脑缺血后15 min 即可在缺血皮层表达,1~2 h达到高峰,24 h主要存在于缺血灶周边区和非缺血皮层,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形成和颅内压的增高密切相关。IL-1家族中,与颅脑损伤关系最为密切的是IL-1β。脑组织中IL-1β的来源主要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刺激胶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诱导其他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Hayakata 等[2]发现IL-1β在颅脑损伤后升高,在伤后24 h达到高峰,且IL-1β浓度高峰与S100Bprotein浓度高峰成明显正相关(r= 0.397,P< 0.005),并发现脑脊液(CSF))中IL-1β浓度高低与预后成负相关。Holmins等[3]将IL-1β直接注 射到脑组织,不仅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产生,而且发现IL-1β通过诱导Bax基因的大量表达,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该实验有力地 证明了IL-1β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并对其造成组织破坏。 IL-1β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与纹状体有关,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经粘附分子(ICAM)调节引起血管炎性反应;使膜磷脂过度降解,直接引起 细胞膜损伤;使血液中血管舒张因子活性下降和内皮素增加而导致血管收缩;诱导氧化亚氮(NO)合成 酶激活;诱导许多如TNF、IL-6、IL-8等细胞因子的 产生,而这些细胞因子均与组织损伤有着密切关系, 但其具体的作用途径有待深入研究。

    1.2 IL-6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是免疫及炎症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调节 免疫应答、造血及机体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IL-6在正常情况下脑内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海马、 下丘脑、皮质等区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0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