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316332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6年第5期
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生理性,,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生理性,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能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其重要[1]。1997年,Asahara等人首次分离并证实成年人外周血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并在体内证实了其生成血管的能力[2]。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愈合等血管类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1 EPC的来源与识别EPC存在于各种成年动物和人的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存在于骨髓。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EPC可从骨髓释放,并在外周血中运行。近几年,人们从脐带血中分离出EPC,并成功地诱导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脐带血具有取材方便,富含早期干细胞等优点,可为EPC的研究提供更理想的细胞来源。不同培养时间的内皮祖细胞可能呈椭圆形、长梭形或纺锤形,在形态上无法与其它细胞区分开来,主要靠细胞表面标志来识别。目前将CD34、CD133、Flk1、cKit、Sca1、DiIAcLDL、vWF、VEGFR2等作为EPC主要的细胞表面标志[3、4]。体外研究表明,CD34+、CD133+、VEGFR2+的EPC经VEGF、bFGF等诱导分化后,CD133和CD34表达逐渐减弱,并开始表达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有的分子标志如CD31、UEA1、vW因子、VE钙黏素等,最终转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CD34+、CD133+、 VEGFR3+的EPC体外诱导分化后,可形成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LYVE1和 pdodplanin的淋巴管内皮细胞[5]。

    2 EPC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研究现状EPC促进血管形成无需依赖原有的血管系统,其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皮祖细胞能直接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促进局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二是内皮祖细胞通过归巢、整合于受损的血管丛,进而直接分化、发育为新生血管[6]。上述EPC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的机制,为治疗组织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一些药物或生长因子,或通过EPC移植,促进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外周血的动员,提高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主要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治疗过渡的阶段,已有临床应用成功的报道。

    2.1 EPC的动员、活化某些细胞因子如VEGF等在EPC的动员、归巢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