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316453
新蝶呤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
蝶呤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蝶呤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关键词: 蝶呤类;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壁对损伤的慢性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主要的发病原因\[1\]。此外,许多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也与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并发症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新蝶呤作为单核、吞噬细胞代谢的产物,因其反映上述细胞的代谢情况,成为单核吞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是冠心病免疫激活的一个新指标\[2\],因而被认为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检测指标。笔者于2003年9月~2005年10月,从收治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主动脉(AO)及冠状窦(CS)采取血样,分析新蝶呤浓度是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0例预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入选本检验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11)岁(33~78岁)。排除标准:<2周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分级达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