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7期
编号:11318991
β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急性哮喘发作中的地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47期
     哮喘急性加重也称为急性哮喘发作(AAA)。此时患者出现迅速进展的气短、咳嗽、喘鸣或胸部紧压感,常见呼吸窘迫且最大呼气流速下降。AAA可以出现轻度到危及生命的事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恶化,有时甚至仅达数分钟。在AAA发作时的气道梗阻导致肺内充气过度进一步加重。致死性哮喘导致低通气、呼吸性酸中毒、气胸和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急性加重期的基本治疗是重复给予迅速起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尽早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其中β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中非常重要。

    高固有活性的β2受体激动剂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更有效

    现有β2受体激动剂有不同的药理学特点。它们的起效及持续时间不同,对β2受体的选择性不同,对β2受体激动的固有活性也不同。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丙卡特罗为完全激动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为部分激动剂。研究表明,使用固有活性强的药物对哮喘急性发作更为有效。
, 百拇医药
    一项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对最初给予β2受体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醇)治疗反应欠佳的严重哮喘发作(FEV1<50%)成人患者,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完全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7.5 mg/h),与持续吸入沙丁胺醇(7.5 mg/h)相比,前者的治疗作用更显著。在60和120分钟后测定患者FEV1%改善的百分数,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分别为44%与17%和63%与24%, P均<0.05, 图1)。患者的症状评分(Borg评分系统)也有显著差异(45分钟后P均<0.05)。两种药物的耐受性均良好。这一试验表明,β2受体激动剂的固有活性是AAA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提示严重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如果对低固有活性药物反应不好时,使用高固有活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减轻症状。

    控制小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恶化

    小气道(内径<2 mm)曾经被认为只贡献10%的总气道阻力,因而被称为“隐匿区”,由于标准的肺功能检测不能很好地检测小气道疾病,致使后者被严重低估。现在认识到,小气道与哮喘密切相关。哮喘患者的大气道和小气道均存在炎性细胞,而且小气道内活化的嗜酸性细胞水平高于较大气道。小气道阻塞可导致空气滞留及呼气相局部充气过度。哮喘恶化、夜间哮喘以及运动诱发的哮喘均与小气道功能相关。此外,气道阻塞还影响到哮喘患者吸入药物的肺部分布,导致药物在小气道的分布减少。
, 百拇医药
    吸入激素是最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之一,但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治疗。研究发现,吸入激素对气道重建无效,不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的化学递质,而且在周围气道的分布较差。Leach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吸入器给予健康志愿者及哮喘患者倍氯米松后,94%的药物沉积在口腔和咽喉,只有4%到达肺部,而且到达肺部的激素主要沉积在大气道,只有极少部分的药物能到达周围小气道,从而影响了其疗效的发挥。此外有研究显示,长期吸入激素治疗可能抑制儿童下肢生长。因此对于使用中等剂量激素不能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可联合应用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茶碱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口服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全身给药可以到达小气道,对与小气道功能相关的临床表现有良好疗效。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是强效β2受体激动剂,能迅速起效,作用时间长,其固有活性高,可通过口服给药,对预防哮喘恶化和哮喘夜间发作有一定疗效。

    日本的一项研究对中度哮喘患者采用美普清片剂联合吸入激素(800 μg/d)治疗。所纳入的患者入组前尽管使用吸入激素治疗,清晨PEF仍低于70%预测值。在为期4周的治疗中,患者接受美普清片剂口服,50 μg每日2次,分别为晨起和入睡前服用,丙酸倍氯米松(BDP)800 μg/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清晨及夜间PEF、肺功能(FVC、FEV1、FEV1%)以及对乙酰胆碱的气道高反应性。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患者采用吸入激素加用美普清(100 μg/d)后,清晨PEF、FEV1及FVC%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分别<0.01、0.01、0.05),乙酰胆碱诱发的气道高反应在治疗后也显著改善。

    小结

    AAA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哮喘恶化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AAA的治疗目的是迅速缓解症状,预防哮喘性死亡,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重复给予快速起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及早给予全身激素治疗,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AAA症状的重要药物,具有高固有活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如美普清片剂联合吸入激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防止恶化。

    (田欣伦 编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