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心得交流
编号:11318841
师承制使我受益匪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3期
     师承,又称师徒相授,是一名或几名学有专长的老中医,以带学生或徒弟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地讲授和手把手地传授来培养中医人才。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师承制是中医培养的主要方式,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人才,为中医学的延续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培养模式,在当代中医高等教育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优势一:师承制注重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

    师承与临床结合紧密,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理论学习,知与行能有机统一。本人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走进中医的大门就是得益于师承。大三开始,我随我院赵国荣教授(现在的导师)上门诊,赵师最擅长于用温病方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远在西医之上,特别是对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更有独到体会,在其指导下,我自学《温病条辨》、《温热论》、《温热经纬》、《时病论》等温病专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看病的疗效也有了长足进步。如治疗一例白血病高热不退患者使我明白了吴鞠通“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的真正内涵;治一例肝腹水合并感染致败血症者使我领悟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价值所在。现在(研二),又跟我院彭坚老师上门诊学习中医,在这6个多月里,我接触了大量病人,内、外、妇、儿各个病种,很多病种是我以前不曾接触的,甚至是现代医学宣布不治之症(如小儿脑白质营养不良、小儿脑瘫、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肺癌、胃癌等等),彭老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丸药膏散,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不仅仅给我认识这些疾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我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在古今医著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待到临床不解之处就向我的几位恩师请教,他们寥寥数语往往使我茅塞顿开。
, 百拇医药
    初上临床之际,我在治疗外感咳嗽时总是在止嗽散中打转,疗效得失参半,跟彭老师临床后才发现很多外感咳嗽病人自己购买抗生素或已经在医院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或过用苦寒中药,造成了一种虚寒体质,一般的方药很难奏效,此时因谨遵张仲景“只犯何逆,随证治之”,温法在咳喘病中大有用武之地,方从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通宣理肺丸等出入,疗效颇佳。我“如法炮制”,以前很多久治不愈的咳喘迎刃而解。我深知,作为一个中医院校的学生,特别是即将走向临床的研究生,要能在临床立足,能用中医解决实际问题,开拓一片天空,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将是惟一的资本,而理论知识的灌输,临床能力的提升,跟师学习将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优势二:师承制注重继承,在实践中领悟创新

    师徒相授的教育内容也大部分是前人呕心沥血所积累起来的直接经验或临床心得,故具有与一般教育方式明显不同的特点,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尽快地入门。而衡量中医是否入门,就是看你在诊疗疾病时,是否具备中医的思维模式,是否懂得辨证论治,是否能开出行之有效的处方来,即是否基本具备中医之“术”。
, http://www.100md.com
    我的另一位恩师熊继柏教授谈到其求学历程时颇有同感:“中医要想尽快入门,惟一的绝窍就是多拜师,拜好老师。”熊老在《内经》上的造诣在全国颇有影响,他精研《内经》数十载,尤精于中医疑难杂症及中医急症,他扎实的中医临床功夫就得益于他的两位老师从入门那天起要求他背诵《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等分不开。他常告诫余辈:“经典著作必须烂熟于胸中,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彭坚老师也反复强调年轻的中医要用心地读书,用心地看病,用心地总结,用心地做人。他经常说:“间接的可靠的经验有时候比直接经验更可靠,博览群书和跟师临床就是间接的学习临床经验的方法。”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之谈是我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我深深感到这几年的跟师学习对我中医思维的形成、中医专业思想的树立,甚至在医德的塑造等方面都有莫大帮助。如果说我现在比我的同学对于中医更自信一点的话,我对于中医更偏爱一点的话,还能够用中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的话,那么这点自信,这点偏爱,都是师承带给我的,我将受益终身。在临床实践中,我牢记诸位恩师的教诲,——熟读经典,在临床上应用经典。如曾治疗一位输尿管中段结石病人,腰痛难忍,注射阿托品、杜冷丁无效,切其脉双尺弦浮而大,乃处大剂量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合金钱草100g,乌药30g(宗当代名医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一剂痛止,二剂结石排出。后治一尿道结石患者,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阴部坠胀、疼痛难忍,且3天大便未解,经医生处方服八正散数剂无效,此乃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主之,一剂呕吐止,寒热除,大便通,疼痛止。何故一病两方,前例病在肾经,乌药入肾经故也,后例病在肝经,柴胡入肝经故也。若不是平时对经方有深刻认识,对前人的知识有深入的研究,临床用方怎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呢?诚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教授所言:“能用古方治今病,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因此采取师承相授的方式拯救老中医的临床思维与学术经验势在必行。
, http://www.100md.com
    优势三: 师承制可以弥补导师制的不足

    当代中医研究生教育采用的都是导师制,这颇有点像师承制,但又不完全等同。

    其一,师承制可以是一徒多师,但导师制在当前各大中医院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都是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很少有多师一徒,在这点上学生在老师的选择性更具灵活性与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方向及知识结构来选择老师,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更切合临床实际需要。就我个人而言,我先后师承多个老师,我相信这样集众家之所长方能成一家之言,在临床上将更能得心应手。

    其二,师承制在专业要求上比导师更严。如今高校流行,把导师称“老板”,这不是空穴来风,说明导师制确实存在着严重缺陷,亟待纠正。在传统师承制中,师傅对弟子的专业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长期的交往中师徒关系也十分融洽,在那种既严肃又活泼的氛围中学习远比当前导师制下的学习效果要好。

    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模式误区重重,我这个后来者以自身经历和体会抛砖引玉,认为解决这一客观难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将传统的师承制教育纳入中医高等教育中来,把师承制作为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很好补充。中医之本在临床,中医之源在经典,通过师承,在临床上突出继承,发展经典,中医方可久旱逢甘露,枯木犹逢春。(湖南中医药大学2004级温病学研究生)., 百拇医药(尹周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