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410
遭遇假消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2.15
     市场只要有了题材,资金就会不断炒作。正是奉行这一原则,年关遭遇假消息愈发变得容易。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市场环境整顿与制度性建设的不断挺进,“炒作”的角色也从监管压力下的上市公司身上转移到了市场意愿本身。从“辉瑞入驻健康元”到“华药年底清欠完毕”,从“上实收购医械集团搁浅”再到“联想并购石药”,医药板块消息不断,烽烟四起。

    虽然未经证实,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消息都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假消息。它们或是对旧闻新角度的分析,或是对未来事态进展方向的探索。对于财经记者而言,这些消息或许藏着巨大的新闻价值,极有可能在聚集到某一点时从一个苗头演变为一股真正的动向。分辨真假,去伪存真,亦正是新闻最为重要的生命力。

    炒股其实也一样。

    出身于财经记者的台湾证券界高人张龄松认为,股市虽然经常流传出所谓的内幕,但因其所具有的变化莫测的特性,表面上利多的因素,其结果不见得是绝对的股评分析所给予人的讯息,这正是股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给予人们无穷的“希望”,因为股市中若干白手起家的故事,就是“希望”的实体。

    在满天飞的所谓内幕消息面前,在大盘走势看好各板块却表现不一的时候,如何找到具防御性的投资价值品种,投资者所依赖的依据无非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专业股评分析。即便是有证券机构发布了一些所谓假消息,我们也不能指责那些捕风捉影的股评人。因为要做一位真正无私的股票分析者实在太不容易了,除了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利诱胁迫,还要永远保持冷静敏锐的分析头脑。人非圣贤,尤其是在处处与钱有关的股票市场,要拒绝美丽的财务报表、令人心动的业绩报告、完善的线路,以及要为投资人找好股票的成就感,实在太难了。

    而随着近期深沪两市股指双双破关,大盘回暖,更多的热钱流向中国股市,基本型市场分析与技术型市场分析的博弈亦变得日趋激烈。谁主导资金流向,谁提供的分析自然就成为股市的“圣旨”。

    其实需要摒弃的,应该是像美国股票市场早期那样上市公司与股评专家和财经记者相勾结共同炒作假消息的现象,正是这种丧失道德的行为,致使了无数的投资人疼失真金白银。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将会开启一扇窗”。在遭遇假消息时,作为一名财经记者,我们有理由像对待每一个新闻线索一样,追根溯源、去伪存真。, 百拇医药(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