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用药红灯区
编号:11379004
治“燥咳”误区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4日 《现代护理报》 2007.01.24
     又到了天气干燥、昼热夜凉的秋季。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变化大,一些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极易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

    燥咳同一般咳嗽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差异,所以在治疗燥咳的过程中,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对此要引起高度警惕。

    误区一自服润喉片。

    润喉片一般起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加重病情。

    误区二错误使用止咳药。

    秋季燥咳常被误诊为普通咳嗽来使用止咳药,这是不对的。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产生止咳作用的止咳药;一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达到止咳作用,常见的有复方甘草片,各种止咳糖浆。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还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误区三服用感冒药。

    燥咳由于表现和感冒极相似,被误诊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其实,燥咳属于秋天燥邪侵犯人体所致,属于一种外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用一些不相干的感冒药、抗生素等,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会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

    误区四不分病因乱用药。

    秋季“燥咳”依病因,可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天气还比较热。温燥的症状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可用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等中药治疗。

    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天气比较凉。其症状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治疗上主要是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可用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等中药治疗。

    作者:◇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杨冬梅,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K > 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