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387
神奇的“靳三针”和一个平凡的老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26
神奇的“靳三针”和一个平凡的老头

     “靳三针”曾轰动巴黎,在美国刮起旋风,凭一根针把中国传统针灸医学带向世界,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创始人靳瑞的名字;靳瑞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很多都“发达”了,但是,靳瑞至今还戴着5块钱的老花眼镜,穿着40块钱一双的鞋……靳瑞,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靳三针”,究竟凭什么风靡全球?让我们走近这个神奇人物,了解他的“靳三针”和他背后的故事。

    【人物名片】

    靳瑞:1932年生,广东省广州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世界著名针灸学家,岭南针灸新学派“靳三针疗法”创始人。现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鞋子的故事

    记者:我很好奇,您的学生都说您在生活中节俭得近乎寒酸,是这样吗?
, http://www.100md.com
    靳瑞:钱要花在学习上才最有价值,而且,我还要买很多东西给病人吃。

    在一个寻常的上午,一家普通的茶楼下,记者见到了“靳三针”的创始人靳瑞和他的学术经验继承人袁青。这位曾将中国传统针灸医学带向世界的传奇人物,看上去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75岁高龄的他和蔼地对记者说:“走,我请你喝早茶去。”他的传人袁青扶着恩师往前走,记者看着他们一个苍老一个神采奕奕的两个背影,突然感觉,中国传统针灸医学这一古老技艺的深邃和活力在此刻被定格了……

    坐下之后,眼前的靳瑞忽而是医学大家,忽而是一和蔼的老人,记者找不准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位传奇人物。也许是发现了记者心理上的矛盾,靳瑞笑着对记者说:“在这里吃东西不用给钱的,你就吃点吧。”记者诧异,靳瑞接着说:“我经常来的,可以签单嘛。”

    这个老头的幽默马上让记者找到了倚小卖小的感觉,我抛出了采访的第一个问题:“听说您生活非常节俭,真的是这样吗?”
, 百拇医药
    也许是现场气氛非常轻松,坐在靳瑞旁边的袁青未等他回答就伸手过去翻开了他身上那件棉衣外套的领口,并且神秘地向记者招招手示意记者去看。记者走过去,看到他的衣领已经破了一个大洞,棉花从里面露了出来,衬衫的领子也已多处破损。惊讶中,记者再次打量靳瑞全身的穿着,这才注意到他身上竟然没有一件平整的衣服,这些已经起皱折且样式过时的衣服大概连一般老头都不愿意穿。

    看到记者难以置信的表情,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很显然,他们对靳瑞的穿着早已习惯了,而靳瑞对这一切也并不在意,任人评说,只顾低头吃着东西。

    袁青对记者说,大家看着靳教授保持节俭的生活习惯已经数十年了,对他过着这种近乎寒酸的日子都不理解,劝解过很多次,但靳瑞从不解释,也不做改变。袁青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亲眼目睹的一件趣事:

    大概是2001年,靳瑞受邀到香港讲学,袁青随从。许多针灸学术界的人士都期待一睹大名鼎鼎的“靳三针”创始人的庐山真面目。会务组工作人员在接待靳瑞时,对靳瑞过于朴素的穿着感到诧异之余,竟然发现他穿的还是一双破皮鞋,脚底几乎都露在外面!估计是鞋子太旧了,靳瑞对此也并未察觉,穿到香港后才破的。
, http://www.100md.com
    后来,会务组人员连夜给靳瑞教授买来一双崭新的皮鞋,这才没让他在第二天的讲台上“出丑”。可是,有了这双新鞋后,靳瑞回到内地就天天穿着它,直到前几天才扔掉。靳瑞听大家讲述数年前的“丑事”,童心大发,自嘲地补充道:“那双鞋我本来不打算扔掉的,因为只是鞋底磨坏了。我想叫人给修一下,但补鞋匠说修不好,只能换个底,要40块钱,我一听不干了,便花40块钱买了一双新的。”靳瑞为自己打的这一精明“算盘”很是得意。

    其实,靳瑞现在戴的老花眼镜也是多年前花5块钱在地摊上买的,至今也没换。他对记者说:“现在买一副新的要几十块钱了,而且还没有这副旧的戴得舒服。”

    靳瑞对自己的关心少之又少,但记者知道他对学生和病人的关照却无微不至。曾经有一位女生考上了靳瑞的研究生,但因为家境贫困不能入读,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靳瑞知道后很着急,他了解到这位女生的中医功底扎实,外语成绩也有提高的空间,就自己掏钱替她交纳了全部的学费,并且资助她完成学业和开展针灸治疗脑病的研究。
, 百拇医药
    提到这件事,靳瑞的解释也很特别:“我最喜欢别人读书,喜欢读书的孩子我就是喜欢。”

    还有一位耗尽钱财多处辗转求医的眼疾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找到了靳瑞,恳求靳瑞给他一个治疗机会。靳瑞知道这位病人的困难后便把他“侍奉在家”,给予悉心照顾和治疗,并承担他的饮食和医药费用……

    这些事情听上去不可思议,但靳瑞的弟子说发生在靳瑞的身上是再合理不过了。

    “靳三针”的由来

    记者:“靳三针”真的只有三针吗?

    靳瑞:虽然叫做“三针疗法”,但也未必要拘泥于“三”,许多疾病还要采取灵活的组穴、配穴方法,

    所以,“三针”只是一种思想、一个体系,临床上更重要的是辨证准确、精心施治。
, http://www.100md.com
    发生在靳瑞身上的事情有很多是不可思议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被常人理解的人,却改变了中医针灸的未来。

    1966年,在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作的靳瑞被上级部门点名要求参加周恩来总理主持成立的“523”医疗队,进行脑型疟疾的救治和研究工作。1967年,带着这个神圣的使命,靳瑞来到了海南岛开展工作并成为抢救组组长,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医针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靳三针”。

    “一位久治不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来找我看病,我跟他说要连续扎好几次针,隔天一次,可他扎完第一次后过了好长时间才来,扎完第二次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来,待扎完第三次后就没再来了……”靳瑞回忆说,“突然有一天,一辆军用吉普车开到我们卫生院的茅棚前,那位患者走下来,身边还带着好几个持枪的士兵。我当时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看到这架势心里有点慌张,因为在那个年代,政治敏感性都是很高的。我心里一直在嘀咕,难道我们犯什么事了吗?原来,那位患者是部队领导,他握着我的手说要请我去他们部队里吃饭,因为我治好了他的过敏性鼻炎。”
, http://www.100md.com
    下课后,靳瑞把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带去一起吃饭。饭桌上,那位部队领导问靳瑞是用什么方法治好他的过敏性鼻炎,靳瑞开玩笑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方法,既然只在鼻子上扎了3次,就叫鼻三针吧。”自此,“鼻三针”的说法就在当地传开了。

    不过,“靳三针”体系的完善却得益于20年以后的一个机缘巧合。1987年,靳瑞返回广州中医学院筹办针灸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靳瑞担任编委总结建国近40年的中医药成就,主持针灸学部分。于是,靳瑞把建国以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针灸临床研究资料输入电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谁也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组工作,让“靳三针”浮出水面。

    “通过搜集这些病案资料,我分析了全国各地临床医生的针灸取穴规律,调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用针灸治疗每一种病时,都会有3个主要的穴位起着重要作用。于是,我尝试把针灸治疗常见病中最多人用的、最有代表性的3个穴位总结出来,结合我几十年从事针灸临床、研究的经验,得出用3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这就是‘靳三针’。”靳瑞说。
, 百拇医药
    由此看来,“靳三针”并不如传说的那般神秘,它只是无数医者的经验归纳和总结。靳瑞如此坦言公布轰动于世的“靳三针”的秘诀,正凸显了他“大医精诚”精神下那颗心的平实。

    背离传统的“灵物”

    记者:“靳三针”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仅仅是针次比较少吗?

    靳瑞:针数少是特点之一,更关键的是,它突破了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些框框。

    记者很好奇,“靳三针”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不是任何一个针灸医生只要按照教科书开展治疗都可被称为“三针”、“四针”或者“五针”?

    事实并不如此。靳瑞介绍说,1967年治疗那位部队领导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是结合他个人数十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其治疗方法不仅教科书上迄今都没有记录,当时更是无人敢做。靳瑞告诉记者,那次治疗除了按书取穴外,成功的关键是往迎香穴上打一针维丁胶性钙和维生素B12。“当时是没有人敢这么做的,因为在迎香穴注射产生的疼痛之剧令常人难以忍受,但是我发现只要加入维生素B12就会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这使迎香穴注射成为可能。同时,维生素B12在一般观念里都只作肌肉注射,没有人想到过可以往鼻子上打。”
, 百拇医药
    “鼻三针”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曾一时间被业界认为是投机取巧或者是冒有一定风险的举动,但在今天,无数病例已经证实它的疗效比教科书式的治疗好得多,令许多业界人士都纷纷甘愿拜在靳瑞门下,向他求师。曾经也有同行问靳瑞,“鼻三针”的天才设想究竟从何而来?靳瑞说:“只要心里想着病人的痛苦,就会去琢磨,去想,一点点地去发现,一点点地去悟,最终发现结果。”

    其实,像“鼻三针”那样与众不同的治疗思路,是贯穿整个“靳三针”体系的。“靳三针”之所以能够突破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理论框架而独树一帜,也许正是缘于靳瑞这种敢于大胆设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靳三针”体系中的“眼三针”、“肩三针”、“坐骨针”等多种三针疗法,所扎的位置都未完全遵循传统的取穴理论,有的甚至背离了经历数千年历史传承的经验。

    袁青告诉记者,特别是“坐骨针”疗法,连所取的穴位都不一样了。“按照医生的一般经验或者书上的记载,其中一个穴位必须是‘环跳穴’,但在‘坐骨针’里不取‘环跳穴’,取而代之的是附近的‘坐骨点’。”
, 百拇医药
    其实,“坐骨点”的提法在“靳三针”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他们为命名这个新发现的位置而取的一个代称。事实上,取“坐骨点”这样一个独特的名称实属无奈,因为它是神经解剖学上的一个位置,并不属于经络学说中的任何一个穴位,没有相应的名称。

    “坐骨针”把传统的中医针灸学与西医的神经解剖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套前无古人的治疗方法。靳瑞手里捻的那根针似乎不只是形式上的治疗工具,而是能够抵达人们目前尚不可认知的某一深处的灵物。

    这些天才的构想和发现并非灵光闪现,也不是胡碰乱撞得来的运气,而是来自于“靳三针”孜孜不倦的探索。“肩三针”的发现也是如此。“按照传统经验取穴,病人必须抬起胳膊才能扎到那个位置,可是,许多肩部疾患严重的病人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怎么能够取得到穴位呢?”于是,靳瑞开始苦苦思索在自然体位下如何取穴也能够治好病人的病。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艰难的探索下,靳瑞不仅发现了这套新的治疗方法,而且有效率比传统方法还要高出很多。
, 百拇医药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三针疗法被发现和总结出来,“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足三针”、“耳三针”……“靳三针”体系的完善使其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体现,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求学者拜师门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同行前来求道…… “靳三针”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个对中医存在偏见的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热潮。

    以身试针·喝茶著书

    记者:您的传人已经师承了您几分功力?

    靳瑞:知识可以慢慢学,但治学的态度一开始就要奠定。

    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耕耘,收获无数。时至今日,靳瑞最大的欣慰就是培养了遍及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无数学生,而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的传人和学生不要丢失一颗严谨治学的心。

    靳瑞说,学针灸的人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其实是再基本不过的要求,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做不到,这是中医针灸事业上一个巨大、潜在的危害。事实上,靳瑞自从学习针灸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经络学说上的每一个穴位我都在自己身上试验过无数次,就连书上指明是‘禁针’的神阙穴(肚脐)和乳中穴(乳头)我都试过。”他对记者说,“宁可在自己身上扎错一千针,也不愿在病人身上扎错一针。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到‘得气’的感觉,才知道如何能够让病人‘得气’。”
, 百拇医药
    在教学上,靳瑞也刻意培养学生们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

    有一次上关于“晕针”的课,他告诉学生,为了不让病人晕针或者出现晕针情况懂得如何救治,医生自己就要懂得什么叫“晕针”。于是,他要求全班数十名学生扎自己的“足三里”。靳瑞讲课是出了名的严格,在老师的“威逼”下,学生们不敢违抗,慢慢地都拿起了针往自己腿上扎去……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晕倒了,靳瑞大喊一声“这就是‘晕针’”,同时快步上前,现场演示了对晕针病人的救治措施。

    靳瑞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的。事实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关于靳瑞对自己的高要求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喝茶著书。

    原来,作为“老广州”,靳瑞每天早上都必到学校附近的茶楼喝早茶,这既是他的生活习惯,也是他的治学习惯。因为,他要求自己在喝早茶的那阵工夫里至少写500字的读书或临床心得,如果写不完就要回家补写。20年来,他每天如此,从不间断,结果,20年来写出了30本书!“书稿的文字部分大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回首自己行医半个世纪的经验,自己感到最欣慰的是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我希望我的传人和学生都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靳瑞如是说。, 百拇医药(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