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362386
降压治疗与心血管病预防2006年高血压临床研究回顾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6期
     2006年的高血压临床研究比较平淡,新的大型临床研究很少,但仔细整理,还是发现有一些很重要的进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2006年高血压临床研究的特点。

    特点一、Less Innovative,More Confirmative.(创新较少,确认较多)

    2006年高血压临床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没有非常重大的创新性研究发表,但有一些文献确认了以前的一些重要发现。

    1.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在预防卒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ALLHAT研究对三类新的降压药物,即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α受体阻滞剂,与传统降压药物利尿剂相比较,其主要结果已于2002年发表。最近才发表在Hypertension上的事后分析结果显示,与赖诺普利组(n=9054)相比,氨氯地平组(n=9048)致死性与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下降,降幅达23%(P=0.003)(Hypertension 2006,48:374),这也进一步证实了2001年有关降压治疗预防卒中的荟萃分析(约10万例)结果——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相比,CCB在预防卒中方面有约10%的优势(P=0.002),而ACEI与之相比则有10%左右的劣势(P=0.03)(Lancet 2001,37:1305)。如果把CCB的优势与ACEI的劣势相加,两类药物之间的差异约为20%。

    笔者进行的一项有关降压治疗预防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各种降压药物均可预防IMT增厚,但不同药物的作用明显不同。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相比,CCB具有显著优势,治疗1年可使IMT进一步减少5 μm(P=0.007);而ACEI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相比则无显著差异(Stroke 2006,37:1933)。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在预防IMT增厚方面,CCB与ACEI相比亦有显著优势:治疗1年后,两组IMT差异达23 μm(P=0.02)。IMT进一步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既往的研究显示,如果根据IMT厚度将人群分成5组,两组IMT最大的一组比IMT最小一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4倍(N Engl J Med 1999, 340: 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