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358008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http://www.100md.com 裘华森, 魏 星, 周济春
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超声,裘华森,魏星,周济春,裘华森,通讯作者:,摘要,关键词:,0,引言,1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1.1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1.2射频消融(RFA),1.3冷冻治疗(CSA),1.4微波固化法(MCT),1.5激光治疗(LITT),1
第5页
第1页

    参见附件(820KB,7页)。

     裘华森, 魏星, 周济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裘华森,
教授, 主要从事腹腔镜治疗、胃肠肿瘤外科以及肝胆外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
裘华森,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qhs86@163.com

    电话: 0571-87075085

    收稿日期: 2006-11-22 接受日期: 2006-12-27

    摘要

    介入治疗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损伤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易于重复等特点, 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 肝动脉栓塞化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等介入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种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 并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多种, 主要包括经皮的局部消蚀法和经血管的介入方法两大类.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介入治疗; 超声

    裘华森, 魏星, 周济春.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15(5):482-488

    0 引言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有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 故许多脏器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肝脏转移. 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立诊断时即已存在肝转移, 另有20%-25%的患者在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 因此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50%, 而能获得手术切除者仅占10%-20%[1-3]. 介入治疗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损伤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易于重复等特点, 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等介入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种新技术(如射频治疗、冷冻治疗)不断应用于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 并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的局部消蚀法和经血管的介入方法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在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经皮的治疗方法.

    1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超声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局部治疗方法,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和可反复应用等优点. 方法包括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和微波等. 目前认为, 针对转移性肝癌超声引导下的各种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1)直径<5 cm的单个或多个转移癌, 尤其是位置深在, 手术困难者; (2)转移性肝癌术后复发不宜再次手术者; (3)作为TACE后的补充治疗; (4)由于其他原因而无法手术者.

    1.1 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 1983年Sugiura首先报道在超声导引下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其原理是酒精在肿瘤组织内弥散, 使肝癌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直径<3 cm, 结节在5个以下的小肝癌, 肿块有包膜者效果佳. 但对有肝衰竭倾向的患者、病变广泛或结节数超过5个或已有肝外转移, 以及对无水酒精过敏者均不宜采用本法治疗. Livraghi et al[4]报道酒精注射治疗15例肝转移灶<2 cm的患者, 其中13例得到缓解: 5例肝转移灶在2-3 cm的患者中4例缓解, 肝转移灶>4 cm的患者均无缓解, 认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大小和数目. 其原因包括酒精扩散的不均质性及扩散范围的相对局限, 肿瘤周边常有癌细胞残存, 易原位扩散或转移. 操作前常规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 在超声导引下经皮注射无水酒精于肝脏肿瘤内. 注射的量随肿瘤大小而定, 以10-15 mL/cm计算, 但一般不应超过30 mL. 应在肿瘤内多点、多方向、多层面注射, 每个注射点注入酒精0.5-1.0 mL左右. 通常每周1-2次, 一个疗程为4-6次, 也可根据每个患者的耐受情况及反应而定. 注射后的副反应为短暂发热、腹部不适或疼痛. 严重并发症罕见, 国外报道针道种植的发生率为3%, 严重胆道损伤率为1%[5-8].

    1.2 射频消融(RFA) 射频(radiofrequency, RF)治疗用于直接使组织凝固坏死已有70余年的历史, 治疗肝癌的历史也已有10 a. 射频治疗除了射频发生器和插入肿瘤组织的电极针之外, 还需要在接受治疗者的体表垫置分散电极板以构成回路. 当射频范围内(460-500 kHz)的交流电在向回路电极板传输时, 激发了电极针周围组织细胞的离子震荡和相互撞击继而产生热能, 其热能随时间逐渐向外周传导, 从而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热凝固性坏死和变性[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20KB,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