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146
药材也能“抓”眼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20
药材也能“抓”眼球

     自此之后,开始对名贵药材的价格有所留意,逛街途经药店或百货公司药材专柜时也喜欢瞧上两眼,问上几句,但并未形成报道想法,因为感觉药材仍属产业的较边缘领域。

    药材是中药产业的一个子行业,而名贵药材又是与日常生活较有联系的大众消费品。要说《名贵药材“涨”声一片》具有独特视角,其实一点也不。对于我们《医药经济报》,它的独特更多的在于,我们对药材的关注一向较少。就好像去年9月我们所做的《世界第一“草”的身价》一样,也是一个特别关注。

    《名贵药材“涨”声一片》这个选题是长线的观察之后做出来的。去年9月在《世界第一“草”的身价》的采访中,一位广州连锁药店的老总谈到,不少名贵药材都存在市场炒作现象。当时在写这篇稿时,对虫草的市场炒作曾着墨不少。自此之后,开始对名贵药材的价格有所留意,逛街途经药店或百货公司药材专柜时也喜欢瞧上两眼,问上几句,但并未形成报道想法,因为感觉药材仍属产业的较边缘领域。

    2006年10月,长期在甘肃、西安从事中药材批发和零售的罗文杰先生给报社打来电话,他说想在报纸上看到有关药材市场方面的报道或者分析。这提醒了小记者,其实药材并不是边缘领域,不少这一行业的读者希望在报纸上看到相关讯息。罗先生的要求我马上反映给了报社相关领导,并记在了心上。
, 百拇医药
    进入11月之后开始忙于各种会议和特刊的报道,直至12月中旬,一次选题会上我报了两个题,一个是有关俄罗斯市场的,另外一个就是有关名贵药材市场炒作的。

    当时两个选题受到肯定,这让初出茅庐的小记感到振奋,但是它们的采访都需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以新手之力要快速自如完成,尚缺火候和能力。

    对那些名贵药材零售价格持续关注两三个月,小记者发现:愈近岁末,它们的价格就越有所上扬,特别是虫草。价格飞涨表象的背后是季节规律还是另有其他?市场炒作因素究竟起到了多大的影响力?恰好这段时间《广州日报》、《新快报》都出了炒作虫草的报道,甚至“温州炒房团也开始炒虫草”的声音都出来了。这不得不使人警醒,没有亲眼所见,记者不能随便相信和援引业内人士有可能并不是现实情况的话。

    2006年最后一天,我来到位于广州上下九路的广州市药材公司,与总经理周路山进行了一个半钟头的交流,获取了不少有关名贵药材市场需求方面的素材。同日下午,我到清平药材市场转了一圈,然而仅仅获取了价格方面的讯息,在市场炒作方面的迹象不明显,但是这些店主拥有自主的定价权,讨价还价现象非常普遍,这为炒作留下了空间。
, 百拇医药
    随后几天采访了温州一商业公司的老总和上述那位罗文杰先生,他们都告诉我药材存在炒作现象,期间又到采芝林等零售终端转悠了几次,了解最新的价格动态。但一度令人沮丧的是,虽然不少业内人士都承认药材市场存在炒作现象,却总不能找到有力的佐证和相关的数据。这个时候思路受阻,内心甚至有所放弃。

    有困难找领导,谭勇说,你往两处想,一个是这些名贵药材的终端需求如何,另一个是它们的销售渠道是怎么样的,多掌握情况,肯定可以写出东西来的。

    有困难更要找国东,陈主任与广州不少药店的老板都很熟,他这次又帮我采访了一个熟谙药材市场的药店老总。

    获取了大量素材的小记者,终于形成了写稿思路,那就是从价格上涨入手,深入探寻背后原因,最终一篇客观的报道乃成,既没有否定市场需求扩大带来的价格上扬,也没有夸大渠道炒作引发的恶性竞争。, 百拇医药(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