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4918
庄仕华:大爱洒边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23
庄仕华:大爱洒边疆
庄仕华:大爱洒边疆

     【人物名片】

    我国著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专家,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大校警衔。2005年11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医师奖”,2006年荣获“中国守信院长”荣誉称号,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和“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今年2月6日,获得“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称号。

    庄仕华是一面旗帜,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博大无私。庄仕华扎根边疆30多年,不但治愈了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给予困难患者捐助和关怀,用博大无私的心胸温暖了病人的心灵。做一次两次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来始终做好事。如果说庄仕华是在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那么8000多面锦旗则诠释了所有患者对他金子般的情谊。30多年来,庄仕华用他心中博大的爱,使军民鱼水情更加深厚,民族团结之花更加芬芳。

    2007年2月6日,首届“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有一位中年军官笔挺地站在领奖台上,他身材微胖、个头不高,在镁光灯下,胸前闪闪发光的军功章辉映着他淡定的笑容,他就是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
, 百拇医药
    记者留意到,庄仕华在这次获奖之前,他的事迹在边疆、在军界,乃至在全国医务界已广为流传。与庄仕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组组惊人的数字:在边疆从医30多年,通过手术为5万多例病人解除病痛,巡诊28万公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11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和“双拥先进个人”,1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庄仕华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自他的工作,尽管他长年在默默地付出辛劳和汗水,但却收获了广大患者对他的爱;虽然他身躯矮小,但却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难以忘却的背影

    1973年12月,来自四川农村的“穷孩子”庄仕华入伍到新疆玛纳斯县偏僻的新湖农场,成为了卫生所里的一名卫生员。

    一天,庄仕华一个人值班时,一位哈萨克族牧民上吐下泻,呼喊着被抬进卫生所……看着脸色苍白的病危牧民,年轻的庄仕华顿时不知所措。当时,卫生所唯一的一名医生出外开会去了,几位牧民只好无奈地将病人用马车拉走了。
, 百拇医药
    庄仕华出生在四川简阳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上学时交不起学费,是靠政府减免和乡亲、师生们的资助,才成为全村历史上第一位高中毕业生。此时,庄仕华站在风雪中望着牧民们远去的背影,心情感到无比的沉重。

    “我为什么不能替病人解除病痛?我怎么就这么无能?”庄仕华在自责中也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钻研医学技术,当一名服务人民的好军医。从此,他找来《简明生理学》、《简明药理学》、《赤脚医生》等书籍,在四壁透风的简易卫生所里,开始了对医学技术的学习研究。

    1977年7月,庄仕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第四军医大学。4年的寒窗苦读,他又以每门90分以上的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分配那天,学校领导看庄仕华学习成绩全优,找他谈话说:“你可以优先选择留在西安或到内地医疗条件好的单位工作,你好好考虑一下吧。”有同学对他直言道:“我们想留在内地大城市还留不下,你还用考虑吗?”庄仕华眺望西安城迷人的街景,回想起边关那雪山高原、戈壁沙漠的座座哨所,浮想起昔日农牧民定格在他心中的背影……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天,庄仕华毅然向学校递交了回到新疆工作的决心书。随着西去列车的一声长鸣,庄仕华带着理想和智慧踏上了扎根边疆、服务人民的旅程。

    官兵们的感激

    回到新疆,庄仕华在边疆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工作一晃就是30多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爱心都奉献给了农牧民以及边疆战士们。他不但治愈了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给予困难患者捐助和关怀,用博大无私的心胸温暖了病人的心灵。

    2002年6月,庄仕华率领医疗队到帕米尔高原海拔3700米的塔什库尔干县中队巡诊。庄仕华忍着身体出现的高原反应,坚持为中队70多名官兵做完体检后,大家都劝他躺下来好好休息。但当听说还有一名塔吉克族四级士官玛达力在距中队10多公里的高原牧区放牧,庄仕华一下子又精神起来了,背起药箱就要出发。中队长谢静说:“那里海拔更高,路难走,你们就不要去了。”庄仕华说:“漏掉一个战士,我们就不能算完成任务。”
, 百拇医药
    庄仕华带领巡诊小组沿着羊肠小道翻越雪山,寒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庄仕华头晕呕吐,几次险些滑落山下。中队长谢静几次劝庄仕华返回,但庄仕华还是坚持行走了5个多小时,硬是步行到放牧点。庄仕华给玛达力检查时发现他正感冒发烧,当即给玛达力喂药、打针,并守了他一夜。后来玛达力慢慢恢复了过来,庄仕华的巡回医疗队也该走了,临走时,玛达力眼含着热泪握着庄仕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当巡回队走了很远了,庄仕华回头望去,看到玛达力还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凝望着,庄仕华对巡回队郑重地说:“这儿的战士太辛苦了,我们应该常来看看他们。”

    庄仕华担任院长后,组织挑选8名过硬技术骨干和11名优秀护士,专门负责军人病区的医护工作;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军人病房的基础设施,使病区达到了宾馆化、花园化、现代化;要求对部队病号做到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治疗;对由偏远地区到医院看病的官兵,要求随到随住院,对每个军人病号都要进行一次身体的全面检查;规定每周三为“老干部专诊日”,并由专家坐诊。庄仕华常说:“官兵的健康事关部队的战斗力,我们为他们怎么服务也不为过!”
, 百拇医药
    塔城支队战士马辉患红斑狼疮双手畸形,一度心理失落,变得很自卑,在人前连手都不敢伸出来。庄仕华每次与他见面,总是主动拉着他病痛的双手聊聊天,打消他心理上的障碍。这时有人议论:“这个战士留在医院挺麻烦的,让支队交给地方算了。”考虑到马辉回家后不仅治疗得不到保障,而且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庄仕华认真地说:“战士有病,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包袱一推了之,我们对战士负责就是对部队建设负责。”后来,庄仕华让马辉担任军人病区库房管理员,既能给他治病,也能让他感觉到生活的价值。

    小石牛的重托

    2003年,内蒙籍务工人员明杰在新疆打工期间,突然胆结石发作,住进了武警医院。当时医院等着做手术的人很多,医生让他等几天。明杰反复摸着自己干瘪的口袋,心里非常焦急,来新疆快两个月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待遇不错,他实在不想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明杰心想,如果明天再轮不上自己做手术,就放弃手术算了。

    让明杰意想不到的是,医院的院长庄仕华突然找到了他,原来庄仕华从其他医生那里听说了明杰的情况。明杰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病房的门被推开,庄仕华一只手高高地举着输液瓶,一脸焦灼地走到他的病床前。“马上为你做手术。”这句话仿佛从天而降,明杰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为你做手术。”庄仕华又重复了一句。看着庄仕华诚恳的眼神,明杰的心被一股暖流击中了。他从其他医生口中知道庄院长此时正在发着高烧,正在输液,但为了自己这样一个既没有钱又没有地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找到了病房,而且还忍着病痛为自己做手术。明杰在心里默默流淌着幸福的泪水。
, 百拇医药
    冬日的阳光是温暖而透明的,它能够穿透人的心灵。手术第二天,庄仕华又来到病房看望明杰,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庄仕华的脸上,照出他一脸的疲惫。躺在病床上的明杰突然想到,庄院长自己也在生病,而且为了他一直都没有休息。“感觉怎么样?”庄仕华笑着问明杰。“很好。”为了让庄仕华放心,明杰想挤出一丝笑容,但巨大的便秘痛苦却使他怎么也笑不出来,庄仕华凭着多年的经验发现了他的异常。“怎么了?”庄仕华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我的大便拉不出来。”明杰只能如实相告。庄仕华立即跑出去找来石蜡油给他通便,但效果不明显。为了防止排便时肛门撕裂,庄仕华决定用手帮明杰一点一点往外抠。看到庄院长俯下的身子和自己那令人作呕的粪便,明杰感到心里针刺般的痛。他想,让庄院长为我这样做,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做牛做马报答庄院长。

    为了给明杰补充营养,使他尽快恢复健康,庄仕华亲手为明杰熬了各种各样的粥和汤,端到病床前,一勺一勺地喂他。每次明杰都要拒绝一番,作为一个朴实的务工人员,他不想欠庄院长的太多,但庄仕华总有办法让他“就范”。“明杰,你是患者,我是医生,在医院里你就得听我的。”如果这样还不行,庄仕华就会采取“哄”的办法。“明杰,这些粥里我放了一些药材,专治你的病,要想病好,你就得喝。”
, 百拇医药
    在庄仕华的悉心照料下,明杰很快就痊愈了。出院那天,庄仕华到病房送明杰,刚走进病房,明杰就跪在了地上失声痛哭,病房里有许多人,他们也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庄仕华连忙拉起了明杰,紧紧地抱住了他。出院后,明杰的心始终无法平静,总想给庄仕华送点什么,最后他想到要为他刻一头石牛。3天3夜,石牛终于刻好了,而明杰的手也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几处伤痕。在庄仕华的办公室,明杰真诚地把石牛捧到了庄仕华的面前。

    “庄院长,这是我亲手为您刻的石牛。我从小对牛就有一种特殊的敬意,我觉得您就像我们大草原上的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将“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人生信条的庄仕华,破例收下了小石牛。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礼物,还寄托了广大患者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

    【庄仕华其事】

    拿葡萄“开刀”

    庄仕华和葡萄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1992年,医院从美国引进了腹腔镜,庄仕华受命领导只有4个人、10张病床的新建的肝胆外科。庄仕华心里明白,先进的技术往往与难度成正比,要想做到病情诊断和下刀准确无误,一定要先让手的稳定性、准确性到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剥葡萄皮的手法与肝胆手术相近,于是他决定先拿葡萄“开刀”。他找来空药箱,放在自家的穿衣镜前面,把买来的葡萄放在箱子里,然后拿起一颗颗的葡萄练习把葡萄皮完整地剥下来。那一次,他在镜子前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直到汗流浃背、手臂酸麻,可总是会把葡萄戳破流出汁来。打那以后,每天下班他都到市场买一串葡萄回家。一天、两天、十天、一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庄仕华终于能完整无损地剥离葡萄皮了!
, http://www.100md.com
    “爱心饭盒”

    庄仕华家里有6个饭盒,患者亲切地把这些饭盒称为“爱心饭盒”。13年前的一天,一名从甘肃来新疆打工的老人,住进了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查房时发现老人看着床头的饭菜发呆,一问才得知,老人刚刚做完手术,医院食堂里的饭菜不合口味。“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忌食油腻和较硬的食物,这些常识我们天天嘱咐病人的家属,怎么就没替外地来的患者想想呢!”想到这,庄仕华的脸红了,立即跑到饭馆里给老人买了一碗鸡蛋面,看着老人吃着香甜的面条,他感到了一丝欣慰。顿时,一个为病人送饭的念头在庄仕华的脑海里产生了。

    晚上回家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赛福琴。“你那么忙,我也要上班,做好了谁送啊!”妻子不解地问。“时间可以挤出来,我忙时你和女儿搭把手。”庄仕华解释道。第二天,善解人意的妻子下班时带回了两个粉红色的保温饭盒。从此,饭盒就成了庄仕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早上提着饭盒到3公里外的个体户家打牛奶,熬成奶茶或稀饭后送到病人的床前。有时轮到他值班,就委托妻子或当时年仅8岁的女儿去打牛奶。在庄仕华的耳濡目染下,妻子和女儿都自觉地加入到了送饭的行列中,只要病人需要,妻子就会早早地起床去打牛奶、煮稀饭,有时还为病人准备好中午和晚上的饭。他们家的保温饭盒也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6个。庄仕华和他的妻子把为外地患者熬稀饭、煮面条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晃就是13年。
, 百拇医药
    一场特殊的葬礼

    2006年4月14日,在乌鲁木齐五家渠一块穆斯林墓地的葬礼上,一位身着橄榄绿军装的汉族吊唁者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庄仕华。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非穆斯林同胞一般不被邀请参加葬礼。庄仕华为何可以出现在穆斯林葬礼上?

    故事追溯到2003年1月的一个深夜,61岁的回族老人林作英忽然感到腹部钻心的疼痛,亲人连夜将老人送到武警医院。庄仕华给林作英全面检查时发现,她已患胆囊癌晚期。此刻,庄仕华心情特别沉重: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林作英,很可能把她的精神击垮,不利于胆囊摘除手术。于是,庄仕华第一次给患者谎报病情并安慰她说:“检查结果是胆结石病,手术摘除后就会好的。”转过身,庄仕华找到她的孩子告诉他们实情,并一再叮嘱家属保密,才能有利于老人康复。

    没想到,林作英术后病情多次出现反复,每次庄仕华都是彻夜抢救、陪护床前,并让妻子每天给她熬粥、煲汤。经过庄仕华和医务人员一个多月的精心照顾,林作英很快胆石病痊愈出院。从此以后,林作英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就一定会“点名”要庄仕华给她看病。2005年3月,林作英胃炎发作,但她非要住进肝胆外科病房,庄仕华破例让林作英再次住进肝胆科,与其他科室主任组成专家会诊组,及时为她进行治疗,并经常到林作英病床前陪她聊天,给她喂饭。2006年2月,与病魔长期抗争的林作英因体内的癌细胞扩散,第三次住进肝胆外科病房,庄仕华及全体医务人员每天噙着泪给全身浮肿的老人擦身、送饭喂药……整整一个多月,天天悉心照顾。如此博大的爱还是没能留住老人离去的脚步,弥留之际的林作英,断断续续地给儿女们留下遗言:“孩子,一定要请庄院长参加我的葬礼……”

    当庄仕华小心翼翼地在老人的墓地前添上一把和着泪水的黄土时,深切地感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葬礼,而是一场超越民族风俗习惯的葬礼。

    (刘景峰 整理)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争分夺秒,把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奉献给病人。”在庄仕华的职业生涯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无数患者的接收、治愈和康复出院,在这其中,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搭建了一座通往群众的连心桥,赢得了群众对党的人民军队医院的信任与赞许。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百拇医药(通讯员 王琳 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