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402197
骨化三醇(罗盖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2期
骨化三醇(罗盖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维生素D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而其活性代谢产物才是在体内发挥生物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维生素D活性代谢物制剂包括骨化三醇[1,25(OH)2D3,罗盖全]和阿法骨化醇即lα-(OH)D3,其他还有骨化二醇[25-(OH)D3]、双氢速甾醇(DHT)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严格地说,阿法骨化醇不是体内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而是一种前体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生物活性的最高形式

    维生素D3又名胆骨化醇,是由皮肤内的7-去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产生。麦角骨化醇或维生素D2是由紫外线照射植物固醇即麦角甾醇所得。在夏日阳光下,皮肤被照射20~25分钟合成的胆骨化醇与7-去氢胆固醇和其转化物光化醇、速固醇达成平衡。骨化醇类通常以国际单位(IU)表示,1 μg胆骨化醇为40 IU,1 μg麦角骨化醇为38 IU,骨化醇为这两种化学物的统称。人体中50%以上的维生素D推测是由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本身无生物活性,必须经肝脏25-羟化酶作用转变成25-羟化维生素D3,并进一步在肾脏内由1α羟化酶进行1位羟化,而转变为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1,25(OH)2D3,才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许多组织都含有1α羟化酶,它将25-羟化维生素D3转化成1,25(OH)2D3。皮肤基底细胞、毛囊滤泡细胞、淋巴结、胰、肾上腺髓质、脑、结肠等,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调节局部1,25(OH)2D3水平,但不影响血液浓度。

    25(OH)2D3(25-羟化胆骨化醇)是活性维生素D在血液循环中的一种贮存和转运形式, 在血浆中的浓度(32/μg/L)为1,25(OH)2D3的1000倍(31 ng/L),基本无生物活性或很低的生物活性,不具有1,25(OH)2D3增加肠钙吸收、动员骨钙的能力。治疗维生素D依赖型佝偻病时,只需使用生理剂量的1,25(OH)2D3,如使用25(OH)D3需大剂量才可起到治疗作用。已知甲状旁腺素(PTH) 可调节并增加肾1α羟化酶的活性,通过负反馈机制可维持1,25(OH)2D3在严格的生理范围之内。

    大多数老年人血浆1,25(OH)2D3水平降低,尤其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研究显示,健康且积极活动老年人的1,25(OH)2D3水平无明显的增龄改变,而对于住院失去活动能力又未补充维生素D的老年人,血浆1,25(OH)2D3水平则显著降低。1,25(OH)2D3增龄性的下降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OH)D3(即维生素D营养缺乏)和雌激素缺乏,肾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或1,25(OH)2D3的代谢清除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4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