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8613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症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4.02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不但不良情绪可能诱发糖尿病,心理因素对其发展、预后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心理调节,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不少糖尿病病人却存在以下心理误区,倘若不注意调节,势必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否认心理

    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现实,对自己患糖尿病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不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发展。此时,医生应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如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引起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

    ▲失望心理

    患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依赖药物治疗,否则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他们往往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作为家属,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开导患者,协助他们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烦恼与苦闷,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恐惧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一些患者对糖尿病不了解,可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对病情和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此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稳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其如何选择和控制饮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化解其消极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确对待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自责心理

    病人患病后照顾家庭的能力降低,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可能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这容易使患者感到内疚而自责,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消除自责心理的方法是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厌世心理

    有些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所以不愿配合治疗,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首先要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针对化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严防其自杀。

    文/陈燕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