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3963
社区接力结核病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09
社区接力结核病防治

     (结防所日渐冷落,将结核病防治纳入社区不失为一种创新。)

    逆着略显拥挤的上班人流,张医生驾轻就熟地按照《上海市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卡》(他们习惯称之为疫情卡)上的地址来到一名患者家门前。身穿便服的他边按门铃边用温和的声音问:“请问×××在家吗?”过了半晌,屋内依旧没有声响,张医生不由在心里暗叹:看来又是一个不容易落实的病例啊!他摇摇头,拿出随身携带的疫情卡,查找下一名患者的地址……

    对于这样的情况,张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习以为常。自从上海市建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后,社区医生就接过了结核病社区防治的担子,虽然这对于社区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但通过社区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从防治所到社区

    “最初的结核病防治模式是由结核病防治所(以下简称‘结防所’)负责主要工作。”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上海采取了以化疗为主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了化疗的“全程督导管理”以及病人早发现工作的组织管理,使上海市结核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成为全国结核病疫情最低的地区之一。
, http://www.100md.com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以单病种设立防治站(所)的模式难以有效地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由于防治机构定位不规范,结防所存在与其他防治站(所)机构重叠、功能交叉、低效益运转等问题,造成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疫情的下降使得专业结防机构的工作量明显不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此外,医疗行业的改革也冲击着原有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一方面是结防机构呈现多种形式,机构设置的不统一给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与落实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医疗、医保、医药”体制改革又使病人难以统一归口管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原有的结防机构难以覆盖和进行追踪管理。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上海市按照预防归口、网络统一、机构整合、综合管理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同时对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改革,建立了三级结核病预防控制网络和“三位一体”的新防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由市、区(县)疾控中心全面负责结核病防治管理和协调职能,监察结核病防治情况、治疗控制质量、管理患者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效果评估;而结核病定点医院由各区(县)指定的1~2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实行归口诊治,对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实施规范化诊断、治疗,建立结核病专科病史和催配药制度,执行标准化疗方案;要求各定点机构及时准确填写疫情卡的各项内容,并报至区(县)疾控中心。
, 百拇医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则是由专人负责落实辖区疑似病例的追踪,落实转诊。在接到疫情卡后,社区中心派人对辖区内居住或暂居的肺结核病人定期家访、宣教,并培训患者家属,帮助落实减免治疗的相关措施,督促病人及时就诊,落实督导服药;定期将治疗管理情况反馈至区(县)疾控中心;落实病人治疗期间的随访及痰检工作。

    “‘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对结核病防治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别的不说,就看我们中心的两个数据——一个是上门督导率由原来的82.6%上升到90.2%,服药依从率75%上升到91.4%。”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文丽医生自信地笑着说。

    信息化为防治添翼

    为了更好地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使出浑身解数,如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把信息化引入结核病防治工作。

    据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于2000年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而结核病防治工作也随之一起进入信息化流程。由此建成的集临床、预防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于随访、痰检、催配药等重要时间都会自动警示,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http://www.100md.com
    对此,该中心一直专职负责结核病防治的朱文丽医生感慨良多。她介绍,在信息化实施以前,她每天要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把疑似病例情况传报至CDC,再由社区的外勤人员到CDC取回疫情卡;之后社区还要召开晨会,按片区把随访工作落实到医生个人,再由防保医生对这些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而在信息系统建立后,这项工作改由网上传报,明显缩短了返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防保医生只要每天早上检视系统,就可以了解哪些患者需要随访,哪些患者需要到CDC拍胸片、查痰化验等。

    而对朱文丽而言,采用了信息化系统后,监查防保医生工作的落实情况也变得简洁了许多。在此之前,她每天要仔细翻看诸多疫情卡才能了解到的情况,现在只要通过电脑查询就可一目了然。信息化还大大减少了统计汇总时间,完善了结核病防治的流程,使防治资料更加准确。朱文丽表示:“以前手工登记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现在基本能够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用温情感动患者

, 百拇医药     信息化使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变得高效,但对于结核病人的随访工作,并非单靠信息化就可以完成,更多的需要防保医生们不辞劳苦地奔走。

    一位负责结核病防治多年的社区医生坦言,基本上每个病人的随访都要跑几次才能最终落实——患者不在家的情况且不必说,让人头痛的是患者的不理解。“虽然医务工作者明白结核病的情况,知道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控制,但普通患者常常不了解这点,这就需要医生的耐心讲解。”有不少患者担心自己患有结核病而被街坊邻居们疏远,考虑到这一点,随访医生上门的时候都不穿白大褂,只作平常打扮。

    其实随访医生也有自己的压力,按照规定,对疑似病人一个月之内必须落实随访,而对已经确诊的患者,随访医生每月也要进行两次随访,且要在第一次随访时跟患者签订提供宣教、督导服务的协议。有熟悉该项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说,大多数防保医生并非专职负责结核病防治,他们常常身兼多项其他随访任务,其任务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大部分医生还是十分耐心地去感动患者。“有时碰到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医生会帮患者垫钱治疗。尤其困难的病人,医生会教他们如何申请医药费的减免,甚至会在治疗过程中为其分期报销(一般是治疗结束后统一上报)。”如是再三,医生得到结核病患者的信任,防治效果自然也就呈现了。, http://www.100md.com(李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