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416076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教学方法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需求趋向于多元化和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发展、改革的一大目标。其中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个重要指标。近年来,西方教学思想的引入令我国教育界引起不少波澜,其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最为引人关注[1]。

     1 建构主义来源及发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它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一词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著作中的一个概念。他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关于对现实的认识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他们看到的是同一现象,却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皮亚杰认为,这表明了认识活动的建构性质,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依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或者说,认识即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这也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皮亚杰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新的知识纳入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只有借助于同化过程,新知识对主体来说才获得真正的意义。当主体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或“解释”新知识时,主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使之与新知识相适应,这称之为顺应。通过同化和顺应,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重构与发展。这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2]。儿童的认知结 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理性建构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合作性、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过程。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作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进行“发现学习”。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和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交流”是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也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其结果构成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中,学生是自主能动并具创造性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和帮助者,这与培养创新能力所要求的自主性是一致的[3]。

     3 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通过效果评价。如在学习《凝集反应》这一章时,把2002级检验本科1班学生分5个学习小组,进行支架式教学。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凝集反应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让每一位学生自己选择:愿意参与哪一种凝集反应的设计、操作。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凝集资料还是愿意为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同学们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一类型凝集反应的原理、方法、步骤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同学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索材料。3)独立探索: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相关图片和撰写说明。教师则对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搜集的素材重要性大小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将材料制作CAI教学课件,然后组织全班的学生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连续提出问题,用这种支架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 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 变得明朗、一致起来。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 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以上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凝集反应的概念、分类、操作、临床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3.2 抛锚式教学(Anchorcd Instruction)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以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在学习《酶免疫技术》一章时应用了抛锚式教学。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如向学生抛出“某人准备接种乙肝疫苗”这个锚。2)确定问题:在锚抛出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接种疫苗前应作什么检查?应用什么检查方法?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通过抛锚式教学使学生对《酶免疫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3.3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T细胞亚群”在《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一书中在不同章节反复出现,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比如检测T亚群的方法;检测意义;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4 建构主义应用于《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教学中的效果

    4.1 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动力,让学生自主、自力、自觉、自由的学习,以解决实际检验的问题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协作,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检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对检验操作的深层理解。

    4.2 明确合作学习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参与者、顾问等角色,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发展,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意见交流,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互教互学,深化认识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观察他们想法的由来,提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提炼和概括,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操作技能。整个过程中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得以培养。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视为一个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它以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注重交流、更强调合作式学习为特征,克服了传统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学习和借鉴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模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承波.高等教育研究与理论体系建构[J].航海教育研究,2001(1):9-11

    [2] 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1):1-5

    [3] 张运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73-74

    该课题为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免疫教研室

    邮 编 161042, 百拇医药(官杰 王琪 罗晓庆 钱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