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5期
编号:11423140
“以药养医”是一个多输的制度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5期
“以药养医”是一个多输的制度

     近日,久困于“以药养医”体制下的近百家药企再次出击,于上周上书国务院反映“以药养医”的弊端并建议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这是我?久困于“以药养医”体制下的近百家药企再次出击,于上周上书国务院反映“以药养医”的弊端并建议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这是我国药企今年第二次上书国务院反映相关问题。药厂普遍认为: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而“以药养医”这个体制性顽疾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北京商报》2007年4月10日)

    依照一般的观点,“以药养医”制度导致的是医生劳动价值的贬低,制药企业应该是获益者。但相关数据却显示,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这些企业累计亏损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目前的“以药养医”并没有给制药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因为,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在医院、医生、制药企业之外,活跃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在药品审批、招标过程中能轻松获利,且极易与腐败结成孪生兄弟,彻底地蚕食着中国医疗的健康躯体,不仅使患者遭受大处方、滥检查、高价药等的经济和健康方面的双重侵害,而且也直接侵害了制药企业的利益,同时也间接侵害了医生的利益,使医生不再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也使医生因医术不值钱而沦为依附于高药价和乱检查的奴隶。

    也就是说“以药养医”决定了药价虚高,可其中的绝大部分利润却被上市流通前掌握审批权、招标权、进药权和处方权的各个环节瓜分了,医药企业不仅得利甚少,而且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攻关”成本。对此,笔者认为惟有通过医药分家、废除药品招标等制度,才能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使药品价格回归正常。降价令和药价招标与监管都不可能达到药品降价的目的,而叠床架屋的监管体系,只会使腐败也层层加码。

    这方面,印度经验近在眼前。印度药价只是我国药价的1/3到1/2,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最为重要的市场营销费用在印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印度实行医药分家分不开,在印度,药企要想切实提高自己产品在药店的竞争力,唯一途径是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而不需要为了保证进入某家医院而大做文章。从而很好地降低了药企的营销成本。

    因此,当前的“以药养医”体制, 导致的是医、药、患几方面利益都受损的局面。任何一项改革的关键问题都是要首先抓住问题的“节点”。“以药养医”显然就是医疗改革中的一个“节点”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