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34604
当地时间4月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恶性的校园枪击案。警方经过周密的调查后认为,凶手赵承熙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3日 《健康时报》 2007.04.23
     图片说明:

    枪击案发生后,整个校园沉浸在恐惧和悲伤的气氛中。cfp/供图

    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枪杀了33人后自尽,警方、心理学家调查分析后一致认为:赵承熙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竟然酿就如此沉重的悲剧,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据4月18日新华网报道,有关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大学生认为目前这一群体总体上心理素质很差或较差的比例高达23.1%。对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表明,每年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串是弗吉尼亚凶案死者的名字,一组是北京市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数字,共同揭示了一个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心理疾患,已经严峻到不容我们忽视!

    赵承熙的“凶手之路”

    抑郁症导致他走上“攻击他人”的极端

    赵承熙一家移民美国前,曾在韩国首尔租房生活,生活非常艰难。贫困的童年,移民美国后低人一等的生活,在赵承熙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据韩国的《朝鲜日报》报道,血案发生后,警方在赵承熙宿舍里发现了他的一封绝笔信。上面写有痛恨“富人家孩子、吹牛者和堕落者”的字样。

    “他总是非常、非常安静,喜欢独处,”赵承熙的室友奥斯特说,“赵承熙在宿舍时,总是花很多时间玩电脑。”在第一堂文学课上,同学轮流自我介绍,轮到赵承熙,他却一言不发。更奇怪的是,大家都在签到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赵承熙却写下一个问号。

    赵承熙曾两次被指纠缠女学生,由于他的熟人担心他有自杀倾向,还把他送进精神健康机构作评估。
, 百拇医药
    在一个名为《理查德·麦克比夫》的剧本中,赵承熙描写了一名男孩由于怀疑他的继父是杀死亲生父亲的凶手并且经常骚扰他,企图谋杀继父。

    香港身心行为辅导中心创办人李宝能认为,赵承熙的行为可以用动物反击性本能来解释。他判断,赵承熙可能患有性格上的抑郁症,而非情绪性抑郁。这种抑郁症是很难通过药物进行医治的,反而使其抑郁的形态持续发展。这种症状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断退缩”、“不断远离人群”,最后可能会走上“自杀”的极端,但也有另一个极端,就是“攻击他人”。

    心理危机干预——

    亲历者这时最需要“倒垃圾”

    在美国校园枪击案这样严重的突发事件过后,所有亲历者紧跟而来的是心理的恢复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抛开阴影,重新振作。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过后,2005年1月,健康时报记者曾就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采访过相关专家。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会执委赵国秋说,刚刚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人,情绪受到很大的刺激,会出现闯入、闪回等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说,受刺激方还在受到当时现场情景的刺激,不断回忆当时最恐怖的片断,做噩梦,工作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对生活失去信心,主观幸福感大打折扣,出现人生如梦,就这一口气,还不如趁现在活着赶紧花钱等等消极念头。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还不能消除,就会进入后应激障碍期,有时可能达1年以上,比神经症还难治。

    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是倾听、引导、疏泄、解释、支持、保证、合理化等。首先要让应激对象说出心里话,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信念的改变等等真实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走,同时告诉他们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对他们想法中积极的一面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支持,最后对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们今后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

    寻找凶案的“其他凶手”
, 百拇医药
    事件的背后其实有一连串的社会原因

    媒体暴力误导青少年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媒体暴力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使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

    一名孩子在网络上写道:“这么说可能有些疯狂,但我确实崇拜校园杀手,他们简直无以伦比!”

    留学生容易“自闭”

    华裔张太太的儿子在美国大学读书,她表示,许多亚裔移民到美国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在美国的打拼上,根本就没有时间教育子女。而这些亚裔孩子在学校经常受到欺负,又不懂得自我保护。美国学校的老师不会去管孩子上课以外的行为,加上家长的忽略,有的孩子就变得自闭,整天在家里玩电子游戏,看暴力影片。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咨询师白京翔认为,一个在外国留学的学生,要承载的压力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凶手的扫射已经不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这表明,他把仇视对象扩展到一群人,而把自己看成是与他们不一样的人,是受迫害者。这里面或多或少代表着被文化的排斥,对于自己无法融入的焦虑。焦虑转变为仇视,促成了枪击案发生。

    应培养多个“精神支柱”

    青少年心理专家吴若梅对年轻人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不要压抑自己,要扩大社交圈。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都会觉得孤立,很多人上大学后很快开始恋爱,因为这是一种精神支柱。可是如果恋爱是唯一的支撑,一旦这个支撑倒塌,就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所以建议多培养一些“支柱”:比如多交朋友,多参加校内活动等。

    综合《南方周末》、《北京晚报》、《华西都市报》、新华网等报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