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430941
免疫控制抗HBV治疗不应忽视的途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6期
     在17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免疫控制在乙肝抗病毒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及地位问题采访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廖家杰教授。

    廖教授指出,目前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中,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的作用孰优孰劣很难比较。虽然核苷类似物近年来发展很快,新药不断推出,降低乙肝病毒(HBV)载量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其抗病毒治疗期限问题、耐药问题、HBV变异问题等仍然困绕着人们。就廖教授个人意见,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医师不应忽略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关注。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时,应首先启用免疫控制策略,用干扰素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抑制HBV复制及降低病毒载量的目的。

    在临床上,免疫控制疗法如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确实可以让1/3的乙肝患者获得临床疗效,甚至有3%~5%的患者可以出现HBsAg转阴。而在核苷类似物中的诸多药物中, HBsAg转阴的数据目前较少。此外,干扰素治疗目前没有出现耐药问题。如果用免疫控制方法能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这部分患者就可以不用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未来的策略方面,加强患者免疫功能联合抗病毒治疗应该是更加科学的途径。

    廖教授指出,尽管免疫控制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它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治疗中也有适应人群的选择问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