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707
不谋捷径但求实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6日 63(总第3371期)
     用“新药数量急剧下降”来判定医药行业整体利空,逻辑上完全没有说服力。业内人士大多心知肚明,以前那些新药很多其实并不新,不过是“简单地通过改剂型、改包装的‘换脸’老药”。这次药交会的东西确实少了,但少的是伪新药,是想靠伪新药牟利的代理商,还有带金销售暗箱操作的空间。真正的新药虽未见增加,但假冒新药少了,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是个大利好。

    分析医药行业的形势,先要对所谓“医药行业的冬天”有个理性评价。“洗牌”也好,“退守”也罢,药企的悲观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医药行业持续20多年的速度型高增长态势正悄然发生变化,行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效益水平趋降。与此同时,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购销行为,使药品在流通各环节合理加价,已成为监管重点。去年6月卫生部决定建立商业贿赂企业“黑名单”制度,据称可将控制中国医院处方药销售70%市场份额的个体经销商挤出医院药品销售环节,处方药消费泡沫将被逐步挤压。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正在更透明的程序下进行修订。届时,“新药”概念的界定将收紧,严格控制仿制改剂型药物的审批。制药企业对老药略加改动即可谋取高额利润的捷径将不复存在。

    形势变化给那些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药企带来巨大压力。但对于全社会而言,冰冷的条文后面充满关怀和温暖。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面对“中国是否需要那么多的医药企业”的诘问下,行业应该站在社会利益的高度做出理性的回答。医药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大势所趋。一系列医药政策法规的出台,最终将促使产业链上各环节利润分配趋于合理。未来医药行业走向规范,也将为优势药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业内企业分化趋势将更为显著。适者生存,何须多言?

    医药企业为了“展示实力和形象”争先恐后奔赴药交会,这没什么不不好。有了实力,何愁没有产品?中国的制药企业能搞懂这个道理,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相信经历过这一轮产业大洗牌的企业,将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厉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