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0750
肿瘤药市场虚假不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6日 新华网
     根据全国16个重点城市400多家抽样医院用药统计,2004年抗肿瘤类药物的购药金额为157.56万元。抽样统计医院的总床位数为13.2万张,按全国综合医院总床位数为177.77万张测算,抽样床位数所占比例为7.43%。

    以此推测,抗肿瘤药物2004年全国医院用药市场总额为170亿元。依此类推,2005年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约为200亿元,按照这个比例,通过回归分析预测,2006年抗肿瘤药物全国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230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市场,精明的商家怎会放过?

    近年来,药品、保健药品市场盯上了“抗肿瘤”这块大蛋糕,一些药商将仅有增强体质、辅助抑制肿瘤作用的保健药品装通过精心打扮摇身成为“抗肿瘤良药”,甚至是“抗癌之王”。面对肿瘤患者与其家人,那些不法商家们极尽宣传所能,使出混身解术,利用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垒成了自己的敛财金库。

    受害案例
, 百拇医药
    虚假肿瘤药“谋财又害命”

    据记者了解,有一些患者因为听信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花费了大量钱财,延误了治疗,后果严重的还搭上了性命。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陈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曾接受过这样一位患者,该名患者年约50多岁,被检查出病情时还只是早期肺癌,按规范治疗,肿瘤早期患者首要是开刀,但这位患者不愿意听取医生的建议,他宁愿相信一些所谓的抗肿瘤药宣传,并服用了一种中药保健品,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月,结果该患者癌细胞扩散到肝等其他部位。当陈高峰接诊该名患者时,他已经是肺癌晚期,2~3个月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据陈高峰主任介绍,这位患者入院前服用的那种保健食品,价格高达1500多元/盒,按照说明书的,一盒可以吃3天,而按照患者持续吃了约6个月计算,患者总共花费了9万多元。如果这个患者能按照正规治疗,在患病早期进行手术,费用约3万元,加上术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如是中药,一天花费大约10多元,不需要花费那么多钱,还可能达到治愈。
, 百拇医药
    专家说法

    中药治肿瘤只起辅助作用

    据了解,在肿瘤药的虚假宣传中,有相当部分喜欢打着“纯中药”的旗号,自称治疗肿瘤有突破,这到底是否属实? 哪些中药对肿瘤患者有确切帮助呢?

    据陈高峰主任介绍,中药治疗讲究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单纯一种药,或者一个组方是不可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至于一些所谓抗肿瘤药宣称富含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实际上都只能起到辅助调理作用,对抗肿瘤没有确切的疗效。至于鸭胆子、华蟾素、金龙胶囊、平消胶囊、康莱特等则是得到医学界公认的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制剂。

    另据了解,现代经过提取的毒性中药药性虽然跟原药有些差异,但也不同于一般的药物,其疗程长短及用药次数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需在中医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辨证应用。典型代表有砒霜,1000多年前,中医就已使用砒霜来治疗一些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疑难杂症。最近10多年,关于砒霜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砒霜制剂治疗肿瘤疗效虽好,但是其应用面还是比较局限,适用要求也比较多。就目前而言,其高风险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驾驽的。
, 百拇医药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副主任医师曾健提醒患者,目前,癌症仍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一个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没有任何一种药品可以完全治愈癌症。而目前医学上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是手术(主要用于早期癌症治疗)、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的目的是将癌细胞杀死,但同时对正常人体细胞也有损害。 因此,肿瘤患者、医生以及患者家人必须树立良好的观念,在面对肿瘤这类顽固性疾病的时候,听从医生的指导接受正确的治疗,万万不可听信那些所谓肿瘤治疗有突破之类的虚假宣传。

    监管说法

    肿瘤产品虚假宣传比例大

    据国家工商总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广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来接到大量对灵芝类保健食品的投诉,此类灵芝类保健食品专盯肿瘤患者,非法商家利用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大肆进行虚假宣传。2006年1~10月,全国共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2060件。
, 百拇医药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在监控中发现,需长期治疗的疾病如肿瘤、乙肝、糖尿病等相关的药品、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所占较大比例。因为这些疾病的患者群较大,且目前在医学上这些疾病还未能实现治愈。

    专家提醒,虽然现在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商家的忽悠水平也在随之提高。现在比较流行使用的宣传手法是“假借抗肿瘤知识宣传来卖药”,把患者召集在一起,先请大医院的专家讲解相关的知识,待专家离开后,立马拿出产品向患者推销,结果常有人误以为是这药是专家推荐的,而上当受骗。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写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任马军向记者坦言目前的肿瘤药市场依然混乱,尤其是国内的一些产品,药品夸大疗效、保健食品宣称能抗肿瘤。令消费者也难辨别真假。

    业内揭黑

    变脸“抗肿瘤药”身价涨

    由于利润丰厚,很多不具备抗肿瘤功效的药物、保健品也改名换姓冒充抗肿瘤药。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读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抗癌产品广告宣传:一个普普通通的免疫系统用药“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摇身一变成了“神州三号”、“艾普升”、“维康佳素”等近10种不同的“新药”,价格也随之攀升。一个功效为“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灵芝孢子粉胶囊也变成了“东方双灵宝”“东方福尔灵”“千佛灵芝”等多种“抗癌神药”。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药品包装上和广告宣传中使用药品商品名的同时必须出现通用名,禁止借“一药多名”夸大疗效、提高售价。如果消费者受到“一药多名”的包装或广告欺诈,可以向药品监管部门和消协举报,要求赔偿损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