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29070
房山区2002~2005年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
     育龄妇女是人类的母亲,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子代的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水平,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是反映妇女健康状况和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2002~2005年房山区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的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5年统计的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资料。

    1.2 方法 使用北京市女性死因调查表,调查员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入户或与本地段保健医生调查核实,死因分类按ICD-10标准。

     2 调查结果

    2.1 育龄妇女死亡状况结果 见表1。表1 育龄妇女死亡状况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5年育龄妇女总数841511人,育龄妇女死亡695例,育龄妇女年平均死亡率82.59/10万,低于北京市育龄妇女年平均死亡率(100.70/10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695例死亡育龄妇女,其中城镇户口138例(19.86%),农村户口521例(74.96%)。各年度之间育龄妇女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育龄妇女死因顺位结果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疾患等。其中意外死亡和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36.84%,而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育龄妇女死亡占23.89%,糖尿病引起的育龄妇女死亡的比例占3.33%,较10年前排位明显提前。

    2.3 育龄妇女不同年龄组死亡数及死亡构成的结果 见表3。从育龄妇女死亡年龄分布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育龄妇女的死亡率在逐渐增高。35岁~和45~年龄段育龄妇女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7.55%、36.6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2.4 育龄妇女意外伤害前三位死因分析结果 见表4。从年龄结构上看,车祸和自杀在25岁~、35岁~两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61.45%、69.5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分析:(1)车祸为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的第一位,占46.11%,且城乡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车祸的发生比例以35岁~年龄段占34.94%,其次为25岁~年龄段占26.51%、45岁~年龄段占22.89%、15岁~年龄段占15.66%。(2)自杀在妇女年龄结构上25岁~、35岁~年龄段分别占30.43%和39.13%,自杀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心理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在生育年龄段肩负着家庭、社会的双重责任,如:婚恋、家庭、人际关系、社会工作压力、心理障碍等。(3)中毒是引起育龄妇女意外死亡中的第三位,主要以CO中毒为主,居住地以农村高于城镇。 表2 育龄妇女死因顺位表3 育龄妇女不同年龄组死亡数及死亡构成比 表4 育龄妇女意外伤害前三位死因分析

    2.5 育龄妇女恶性肿瘤前三位死因分析 见表5。 表5 育龄妇女恶性肿瘤前三位死因分析从育龄妇女死因顺位看:恶性肿瘤是育龄妇女死因的第二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引起育龄妇女死亡明显增高,育龄妇女恶性肿瘤中以乳腺癌和宫颈癌占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构成比占26.92%。而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上年龄组乳腺癌和宫颈癌占51.4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问卷显示乳腺癌与独生子女、喂奶时间的长短、夫妻性生活、工作压力、心理障碍等均有相关性。同时肝癌、肺癌仍是引起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妇女育龄期是女性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对社会和家庭影响最大的年龄阶段。做好育龄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是妇女保健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房山区2002~2005 4年间15~49岁育龄妇女年平均死亡率82.59/10万,低于北京市育龄妇女年平均死亡率(100.70/10万),但比世界最低育龄妇女死亡率高(51.83/10万)。死因顺位分别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恶性肿瘤由原来的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而意外伤害成为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首位因素。

    意外伤害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首位因素,意外死亡是指非疾病造成的死亡,主要包括车祸、自杀、中毒、跌落、溺水和其他非正常死亡。本次调查意外死亡180例中,车祸占83例占46.1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汽车的家庭化趋势,陆路交通环境瞬息万变,车祸这一杀手也严重威胁到育龄妇女的生命安全,交通事故属于非正常死亡是完全可以防止和避免的,是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对交通环境的治理和交通法规的宣传,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自杀占意外死亡的15.56%,自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能够防患于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妇女保健的任务要使育龄妇女在身体和心理上达到健康,如建立妇女心理咨询门诊、开通妇女心理咨询热线等,适时解除女性身心压力,正确疏导,提高育龄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掌握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同时呼吁妇幼保健部门在对妇女五期保健的同时增加对妇女心理卫生方面的管理,适时疏导以减少自杀的发生。中毒多是以CO中毒为主,建议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宣传安全用火知识,和CO中毒的自救知识,减少中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育龄妇女因乳腺癌死亡35例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6.92%,发病年龄在25~44岁乳腺癌死亡的占77.04%,而以35岁~所占比例达51.43%,提示乳腺的自我防护和定期保健重点年龄段应在35岁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育龄妇女了解乳腺的自我检查方法,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治愈率和妇女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死亡率。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亡中肝癌、肺癌也占相当比例,且发病随着年龄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压力、营养、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提示医疗保健部门早抓早管,以降低育龄妇女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

    心脑血管疾病是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在本次调查中成为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给予高度重视,建议妇幼保健部门在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关注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尤其是对血脂、血压、血糖指标的监测,纳入2年一轮的妇女病普查常规工作中,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档案,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通过对本地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妇女保健在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妇科肿瘤的发病率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意外伤害引起的女性死亡管理,加大对妇女安全意识的宣教,开展妇女健康教育大课堂,开办妇女卫生保健与咨询等,强化妇女自身身体和心理素质,加强自我保健、自我防护意识,树立女性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妇女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减少心理偏异和行为异常,创造家庭和谐以至社会和谐,减少意外发生,从而有效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丁辉.北京市1994~1996年女性死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1999,14(2):116.

    作者单位: 102488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

    (编辑:乔 雨), http://www.100md.com(贾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