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29600
试论王清任对中医脑学说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2期
     关键词:王清任; 脑病

    王清任,一名全任。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省雅桥河东人。自幼潜心医学,重视人体解剖,对淤血诸病颇有经验,为清代著名医家。历时四十余年,著有《医林改错》一书。王氏除在人体解剖等诸方面有独到见地,如在生理方面,对内脏的功能有较深的认识;病理方面亦发展了传统的“淤血”理论;治疗上创立了数种较有影响的淤血方剂,这些都得到人们的共识。然而,笔者认为王氏更重要的是对中医脑学说有较深的研究,可以说是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的脑髓学说,现仅就王氏对中医脑髓学说方面的贡献,试陈管见。

     1 对脑的生理,病理之认识

    对于脑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它将脑的生理功能及病症分别归属于五脏的功能之中,认为人的智慧、感觉以及思维活动是五脏功能的正常表现,如《内经》:“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志,主恐”《素问脉要精微论》。同时也认为“头为精明之府”,并指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这又提示了脑司视觉,思维判断等情志活动,以后还有一些医家对大脑有些论述,如李时珍[1]曰:“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2]也说:“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汪忍庵也认为“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总之,从整体上来看,继《内经》之后,因默守于“心主神明”之说,从而影响了中医对大脑认识的发展,脑的功能基本上是被解剖到五脏功能之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直到清代王氏才在《内经》及先贤所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发现并明确提出了人的智慧及记忆等神态功能不在心而在脑,如《医林改错》中指出:“人之灵机不在心而在脑,因为咽喉两旁,有气管两根,行至肺管前,归并一根入心,由心左转出,过肺入脊,名曰卫总管,前通气府,精道,后通脊,上通两肩,中通两肾,下通两腿,此管乃存心气与津液之所,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气之道路,何能生灵机,贮记性(注:王氏所指气管即血管,因观察尸体时,血管中已无血,故误指气管)。”同时还认为,脑的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脑髓的充盈程序和五脏六腑的健旺,髓海充盈耳能听,目有所动,鼻知香臭,言语成语,思维功能正常。如《医林改错》中“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骨上行入脑,名髓海”。又“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生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之记忆、视、听、嗅、言感官功能均与脑有密切关系,同时,从解剖学的角度佐证了“脑为髓之海”的理论,为后世医家运用“填精补髓”法治疗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发前人“淤血”新说,拓脑病治法

    王氏所言淤血病理,与中医传统的淤血在概念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他认为人身之百病,皆由“淤”而引发,并将人体划分为头上,胸中,膈下三部分,创立了三个代表逐淤方剂,即“通窍活血汤”、“血府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其中的“血府逐淤汤”乃为胸中“血府血淤而设”。以“胸不作物”“胸作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当为适应证。然上述诸症皆无明显刺痛,或痛处不移,或局部青紫等现象。由此可见,王氏对“淤”有独到的见解,开创了化淤法的适用范围。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笔者运用化淤法对现代医学某些神经官能症进行治疗,往往收效甚佳。同时对癫狂之类精神病五错这样论述的,“癫狂一证,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并创立了癫狂梦醒汤。目前活血化淤法在精神科已广泛应用。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从七十年代起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临床体会亦然,对那些用传统的“清火除痰”法疗效不好的病例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创气虚血淤理论,重视中风先兆

    王氏对脑病中的“中风”一证的研究有很大成就。认为本病乃由元气虚亏,经络空虚所致。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虚,心不能达于血管,血管元气必停留而淤”,根据这一病理机制,在治疗上重用补气药物,创立著名的“补阳还五汤”此方乃公认的益气活血方剂。对脑血管意外以及后遗症方面有肯定的治疗作用。此外,王氏对中见的先期症状的观察及描述也极为详尽。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变的前驱症状极为吻合。如在《医林改错》中详细指出:半身不遂者,在未病之前,具有下面一些元气虚亏的症状表现:如有偶而一侧头昏目眩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或蝉鸣者。有眼皮一阵跳动或一只眼睛缩小者,有平素聪明,忽无记忆,或说话无伦次者,有手足无故发颤者或发麻者,有腿部无故出冷气者,有睡后身子沉重等等。王氏重视未病前的先兆,对中风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者有着积极的意义。

     4 小结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历代大部分医家都依照此说著书立论。即使在一般人们中也常把“用脑”说成用心。王清任从实践中发觉,五官的某些生理、病理现象都与脑有一定的关系。王氏大胆明确提出:“人之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的论述突出了脑是主宰精神活动的器官,提高了大脑应有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在那种历史背景下能有这样的认识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业医者当明脏腑,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倡导的。他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此,不顾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亲自去刑场所观察尸体,进行研究。当然不可否认,在《医林改错》中也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如王氏认为痫症是脑髓缺乏元气的结果,但只能说这是致病原因之一,癫痫的发生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原因甚多,如某些占位性病变引起的抽搐,就不是脑无元气的结果,尽管这样,他对中医脑的认识,对解剖学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王氏对脑功能的论述是清以前医家最为完善的、最有见地的。他认识到脑是神明(中枢神经的机能活动)的出处,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等都是脑的作用,这些认识和现代医学知识是一致的。同时重视到了中风的先兆。在治疗方面拓宽了化淤法的适应范围,王氏的这种学术思想及用药原则对当今脑病的治疗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黄冈精神病医院 438000), http://www.100md.com(欧阳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