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24期
编号:11429852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镜下氩气刀对74例上消化道黄色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黄色瘤,在胃镜直视下用氩离子束凝除,4周后复查胃镜。并且随访1年以上。结果 黄色瘤完全消失,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黄色瘤效果好,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黄色瘤;氩气刀;治疗;胃镜下

    我院在2002年1月~2006年1月的12000例胃镜检查者中共检出上消化道黄色瘤129例,均经病理证实后,对74例进行了氩气刀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黄色瘤患者74例,进行胃镜下氩气刀治疗。男42例,女32例;年龄38~74岁,平均52岁。胃镜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单发29例,多发45例,其中胃窦部124枚,胃体下部31枚,胃角20枚,残胃侧9枚,食管6枚,共190枚。

    1.2 治疗方法 采用PENTAX EPK-700电子胃镜、AG9800氩气高频电刀(山东玉华电器有限公司提供),术前常规咽喉麻醉,术前30 min肌注山莨菪碱(654-2)10 mg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在电子胃镜直观下,先进镜观察病灶,然后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离子束凝固导管,导管伸出内镜头端1.5~2 cm,直至病灶上方约0.3~0.5 cm处,选用功率为30W,气流量为20 L/min。与组织角度为30°~60°,以每次1~2 s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直至病灶发白,黄色瘤消失。操作时避免氩离子束导管与病灶组织垂直。术后3天内流质饮食,逐渐变为半流质、普食,常规口服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4周后复查胃镜。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氩气刀治疗后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均于4周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黄色瘤均消失,继续随访1年以上,其中有4例复发,经再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

    3 讨论

    胃黄色瘤又叫网状内皮细胞瘤或脂质岛,指吞噬了类脂质的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其为假性肿瘤,是组织细胞对血浆脂质变化的增生性反应,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黏膜损伤: 当组织局灶性破坏或修复时,残留的许多含脂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摄取,最终形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正是黄色瘤重要的组织病理基础,故认为黏膜损伤是其主要致病因素。(2)胃黏膜损伤影响脂质转运,使脂类在细胞内堆积,并形成脂类结晶。说明在病灶局部有脂质代谢障碍。(3)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文献报道伴发肠化的患者本病发生率为无肠化者的3倍[1],说明本病的发生与胃黏膜肠化有一定的关系。

    胃黄色瘤可在胃任何部位发生,以胃窦部小弯区最为多见,其次为胃体前壁。病灶可单发或多发,以多发常见。胃黄色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由胃镜、病理及PAS组化染色确诊,胃镜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大小约3~10 mm,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文献报道胃镜检出率为0.39%~0.80%[2],而我院胃镜检出率为1.1%,稍高于文献报道。

    氩气刀是一种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氩气离子可降低出血创面温度,有效减少组织周围氧和氮的消耗,减少冒烟、焦痂和组织损伤,故碳化作用小,治疗后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变[3]。故氩气刀治疗具有无烟、无气味、安全、创面愈合快等优点[4]。

    胃黄色瘤已被视为癌前病变,提倡尽早凝除。氩离子凝固(APC)治疗胃黄色瘤,使之变白、凝固、汽化、坏死、脱落,有利于改善或恢复胃黏膜上皮正常生理功能,对预防早期胃癌发生和缓解患者恐癌心理有积极意义[5]。笔者使用氩气刀进行胃镜下治疗胃黄色瘤,一次治疗其消失率为100%,未出现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总之,胃镜下氩气刀治疗胃黄色瘤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万军,张子其.胃肠粘膜黄色瘤.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41-42.

    2 刘先琪,冯丹书,侯景贵,等.胃黄色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89,9:97.

    3 陈春芳,氩气电刀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及配合.浙江临床医药,2002,1(4):69-70.

    4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53.

    5 武育卫.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黄色瘤192例.实用医药杂志,2004,21(10):907.

    作者单位: 746100 甘肃陇西,陇西县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于秋山), 百拇医药(高军,王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