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30094
性激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
性激素;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性激素;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1流行病学研究,2发病机制研究,3临床研究,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性激素;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和预后探索的不断深入,神经内分泌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其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无论在发病年龄、病程、疾病的临床表现或是在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及预后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1.1 性激素与发病年龄 现有研究资料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青春期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大于男性。Hafner等[1]的调查发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了3 a~4 a。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1)大脑解剖的性别差异;(2)男性在出生时产伤的发生率稍高于女性;(3)雌激素和雄性激素等性激素差别的影响;(4)女性结婚年龄早于男性,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5)男性接触酒精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女性多。不同性别间不仅发病年龄存在性别差异,而且患病年龄段也表现有性别的差异。青春期以前两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青春期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迟于男性,到了女性绝经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在绝经期正是机体内雌激素快速下降的年龄段,内分泌系统处于比较紊乱的状态[2],此时处于另一发病高峰期。

    1.2 性激素与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且多以阳性症状为主,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男性患者则精神病性症状多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的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但产后病情显著加重,提示精神症状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存在某种关联[3]。

    1.3 性激素与疗效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男性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需要较高剂量,并且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锥体外系症状),疾病预后较差。女性患者则相对略优于男性患者。绝经期后的女性患者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差异[4]。

    基于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了“雌激素保护学说”。他们认为男女两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疾病表现及治疗和预后的差异皆归因于性激素水平的不同[1,2]。但是不同的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有着其他的因素[5],如女性患者发病年龄略迟于男性,则其病前社会功能形成良好,诸如学习、职业和家庭相对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而且女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略优于男性,药物滥用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因此精神分裂症表现出性别的差异。

    2 发病机制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至今尚未能令人信服的建立起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9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