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包头医学院学报》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30026
对本科生《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http://www.100md.com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神经病学,1对第3、4、5版教材的比较及认识,2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3突出重点、强调临床实用性,4开展多媒体教学,5见习教学,6对授课内容设置的思考,参考文献
     神经病学理论课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大四年级学生开设,这一年级的学生已进入课间实习阶段,下一年将步入生产实习阶段,随后即将毕业进入临床工作阶段。神经病学理论复杂、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应其内容不好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在6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了一些教学的体会,阐述于此并请同仁指正。

     1 对第3、4、5版教材的比较及认识

    《神经病学》由于其理论复杂、抽象,涉及神经解剖、定位及定性诊断,历来是临床课中学生甚感困难的一门课程,过去的第1、2、3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尤其在总论部分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以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为重点内容,学生读起来趣味性不强,完全需要死记硬背传导通路。脑神经一节更是不好理解,例如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在临床上经常同时损害而出现球麻痹表现。在前3版教材中首先罗列了3对脑神经包含的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所涉及的神经走行通路,多达10条,最后仅简单提及这3对脑神经损害可出现球麻痹表现,记忆起来枯燥难懂,易混淆,而对临床表现印象不深,同学课后很易遗忘。第4版教材对总论的编写进行了重大改动,以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为纽带,把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反射和脑神经等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对第2、3、4、6对脑神经进行详细说明,其余的脑神经则舍去或融入具体疾病之中,同时对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也进行重新改编。例如上述3对脑神经损害在第4版教材中放在延髓麻痹一节中讲解,详细讲述了球麻痹可分成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两种及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最后在球麻痹发生机制中简单介绍了3对脑神经的传导通路,与临床结合紧密、重点突出、趣味性强,同时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又不影响对各论部分的理解。又如,在前3版教材,总论中的运动系统一节,从解剖和生理的角度重点讲述了运动系统4个组成部分即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小脑系统的构成及传导通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