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时珍国医国药》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430258
试论中药剂量的不准确性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第12期
中药剂量;,不准确性,,中药剂量;,不准确性,1估量,2拟量,3数量,4来源差异,5调配和煎剂的问题,6剂量单位的换算问题,7讨论,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药剂量; 不准确性

    古代许多中医典籍其剂量数字一律是用繁体大写的,目的是避免混淆,误会。所以中医是很注意剂量的准确性的。然而中药本身存在着不准确的因素,中药剂量具有不准确性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准确的因素有下面几点。

     1 估量

    古医籍中所记载量取药物的量具如:匕、勺、盏等就是估量单位,还包括撮、溢、束、握等。撮,三指并拢所能取的量,多指散、末药。《范汪方》称:“三撮为一匕,五撮为一勺”。以匕、勺取药,抄取至不落下为度。散药的粒度和组成都会影响其不落的高度,其实际体积不可能完全相同。溢,是古代的一个估量单位,以一手所能盛的叫溢。束、握皆为以手取药的量。

    很明显,以手量取药物为估量单位,因个体差异,用大小有别之手取要求剂量准确之药,其造成的不准确性是显而易见的。用器皿作单位,在度量衡混乱的古代,形状大小并不完全一致,规格难以统一,并不十分准确,只能是估量。

     2 拟量

    即以实物比拟的重量或容积。用作比拟药丸大小的标准,如麻子大、小豆大、大豆大、梧子大、枣大、蛋黄大等等。中医习惯上将上述作为制备丸剂的大小标准,但各种文献记载不尽相同,有1小豆相当于2麻子、3麻子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