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骨科杂志》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28603
骨移植技术
http://www.100md.com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
     人们用骨移植来治疗骨缺损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Jobi MeeKren可能是第一位进行骨移植的人。我们在医学文件中找不到有关内容,而在教会记录中却可以看到相关记载。1862年Jobi MeeKren用狗的一块颅骨来修补一名士兵缺损的颅骨,而且据说移植后二者达到了完美愈合。但是,教会的统治者却不允许采用这种“野蛮”的治疗方法,他们要求Jobi MeeKren取出移植骨,否则就将其逐出教会。19世纪初,有几位外科医师试行过骨移植并偶有成功的报道。19世纪后期Oliier在骨移植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移植物置入后会被周围的软组织吸收。虽然骨移植的可行性非常明确,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一直未能进行。直到抗菌外科时代,骨移植才得以真正开展。Lister的学生Macewen痴迷于骨生长的研究,得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不少外科医师重复他的实验,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1881年,William Macewen报道了1 例人骨移植后2/3多的桡骨骨干恢复正常。患者是一位3 岁的小男孩,名叫William Connell,在Glasgow皇家医院治疗。 William Connell因右肱骨骨折连接处坏死、感染、化脓,而导致消瘦、衰竭。于1878年7月17日入院,于1878年8月7日进行手术。术中暴露骨坏死部分,骨钳分离,狼牙钳钳住上部骨干并旋转,使骨膜附着松弛后拔出骨干。下部骨干的处理方法相同。但愈合后患肢无功能,患者父母要求截肢,Macewen建议让他试试改善一下。经患者父母同意,于1879年9月9日(坏死骨取出后15个月)再次手术,进行骨移植。向下做一切口到上段骨碎片的末端,可以发现此末端全部是软骨组织,长0.25英寸。去除软骨骨刺后的残留骨块从肩峰量起长1.75英寸。从这点起在肌间做一方向向下长约2寸的沟,出血完全停止后,在沟间隙(用来容纳新骨)内放一块抗菌海绵。术中定位的唯一方法是解剖关系,骨原来的形状无丝毫指示作用。移植所用的两块楔形移植骨块全部取自一6岁患儿的胫骨。此患儿患胫骨弯曲症。骨块由胫骨前部连同骨外膜组成,向胫骨后方逐渐变细。移植骨块取出后,用凿子分成小块,立即置入在患肢上做出的沟里。骨块自胫骨取出到植入后被软组织覆盖这段时间内,始终用抗菌敷料覆盖,并持续进行喷雾消毒(1880年2月1日和1880年7月9日他再次进行了移植)。1881年3月初,骨愈合已很牢固,右肱骨头到肱骨髁的长6英寸,左肱骨长6.5英寸,即健侧比移植侧长0.5英寸。患者左臂可以抬高齐头,并能做些事情。1909年Macewen发表了他30年的随访记录。在此期间,William Connell依靠重体力劳动谋生,做过多年木匠,此时是工程师的产品制造者。他做过移植的左臂长度与右臂长度的增长不成比例。测量左肱骨,从肩峰到外髁为10英寸,若按照骨曲线测量则长11英寸。测量健侧肱骨(右侧)从相同的起止点测量为14英寸,比对侧长3英寸。William Connell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骨移植技术被普遍认可大约是在1911年,这与纽约Fred Albee的工作是分不开的。Albee皮质骨移植为一位细木匠治疗骨缺损,术后功能形态恢复良好。我们从骨移植史中,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早期骨移植使用最多的移植物竟然是皮质骨。这是因为当时内固定技术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在骨移植中使用的移植骨,既要作为新骨材料,还要同时作为内固定物。而现在我们认为皮质骨不但植入要比松质骨困难,而且可靠性也不如松质骨。1931年Phemister写了一篇松质骨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文章。这篇文章实际只是对几种不同治疗和方法做比较,而不是报道松质骨移植取得的成功。1933年Ghormley用髂骨移植物行腰骶椎融合术,但很少有人重复他这项手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内固定有了良好的发展,移植骨已不需要同时起内固定的作用,这时人们才普遍认识到松质骨移植的价值。1944年,整形外科医师Rainsford Mowlem首次向大家展示了松质骨移植在治疗骨折骨不连中的无比优越性。也许将来我们会发现其他更好的刺激骨生长的方法来代替骨移植。正如Macewen指出的那样,如果鹿可以在几个月内长出新骨形成新角,那么应该可能有比骨移植更简单的方法治疗骨缺损[1]。

    参考文献:

    [1]Mercer Rang F.R.C.S.Anthology of Orthopaedics[M]. Edinburgh and London:E & S.Livingstone Ltd,1968:185187.

    作者简介:石俊俊(1983- ),女,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 太原030001), 百拇医药(石俊俊,纪斌平,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