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4428
中医巧治哮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3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30
     中医称支气管哮喘为“哮证”。说起“哮证”,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话说远古年代,夏朝建朝后第一年春天,华夏大地冰雪融化,枯木逢春。夏王勤政爱民,减税免租,农人勤于耕作,商贾忙于经商,官兵镇守边疆,真可谓国泰民安。可就在这时,也许是过于风调雨顺之故,天地间各种花都开得比往年灿烂,渐渐地,有的农人出现哮呜如牛、心悸胸闷和头晕眼花等症状;有的人肌肤还出现红斑丘疹,瘙痒不已;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人在上述基础上出现气息微弱、面白唇绀和神昏不清等症状,偶有死亡者。后来,就连商贾官兵甚至宫中达官贵人也染病。宫中太医、民间医家、江湖郎中对此病不曾见过,均束手无策。

    夏王愁眉不展,为此故颁布诏书,命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官兵布衣,一旦征服此病,封国医,赐黄金万两,良田百顷!刹那间应诏者众。但经过六六三十六日,应诏者均无一人能征服此病。正当夏王无计可施之时,一少年农人上殿求见,坚称经七七四十九日潜心研究,已弄清此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夏王见此少年约年方十八,脸上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眉清目秀,一看便知是个饱读诗书之人,故急问有何秘方。少年说自已读遍医典,经深入患群之中搜集病例资料,又经深入深山老林尝尽人间百草,终于弄清此病病因有主因和诱因两种。主因为宿痰内伏于肺,与肺、脾、肾功能失常有关,分寒痰和热痰。诱因为春阳勃发,花粉飞扬,同时感受霉菌沙尘、冷暖潮湿,肺失宣降;或饮食七情所伤、劳倦过度,脾肾失司。发病机理为平素痰留肺膈,诱因导致肺气郁闭、痰涎壅塞、气因痰阻、肺气升降不利;气道阻塞,气升降滞,触动肺膈伏痰,故出现气紧并发出哮鸣之声。哮呜发作日久,上病及下,导致肾虚或阳虚水泛、阴虚火动,最后心阳受累喘脱而亡。因发作期邪气实,缓解期正气虚,故发作期宜治标,宣肺祛痰降逆;缓解期宜治本,扶正固本补身。
, 百拇医药
    夏王大喜,急令全国上下按此少年农人方法行事。经过七七四十九日的治疗,此病果然销声匿迹。夏王欲履行诺言,但少年农人婉言谢绝,重归深山老林,农忙耕种五谷,农闲尝种百草,并周游列国,悬壶济世。因此病发作时以呼气不畅、发出哮呜音为主,故少年农人称之为“哮证”;又因少年以农人身份出现,且医术高明,故人们称之为“神农”;后来,神农的子孙把神农治疗“哮证”的经验写进《神农本草经》中,一直沿用至今。

    哮证须辨证论治,发作期分冷哮、热哮;缓解期分肺虚、脾虚、肾虚。冷哮症见呼吸困难,喉中哮声阵阵,痰白稀薄多沫,不能躺卧,面色青白,口不渴喜热饮;或伴发热畏寒,无汗头痛,咳嗽喉痒,鼻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治法:温肺散寒,祛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热哮症见胸闷气促,喉中哮声不断,张口抬肩,呼声粗促,不能躺卧,咳痰粘稠,面红耳赤,口渴喜饮,发热微恶风,头痛有汗;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方用定喘汤。肺虚症见咳嗽气促,畏风怕冷,自汗频频,喘息发作前打喷嚏,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濡弱。治法:补肺固表,方用玉屏风散。脾虚症见频咳痰多,痰白清稀,纳呆腹胀,面胀脚肿,疲倦无力,饮食不节,大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健脾祛痰,方用六君子汤。肾虚症见气短喘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恶寒肢冷,神疲汗出,夜多小便,房事不能;舌淡苔白、脉沉细(肾阳虚);或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阴虚)。治法:肾阳虚温补肾阳,纳气定喘,方用金匮肾气丸;肾阴虚滋养肾阴,纳气定喘,方用七味都气丸。, 百拇医药(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