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132
师承让我受益匪浅——车戬谈跟师学习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35期
     2003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车戬医生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针灸专家田维柱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并从事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总结、整理工作。跟师期间,他撰写的论文《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目前他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眼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当记者问及他跟师学习的体会时,他颇有心得。

    师承内涵的宽泛性

    田维柱教授是著名的针灸专家,擅长眼针疗法。车戬在跟师过程中通过对眼针发展史的学习,使他认识到师承内涵的宽泛性。车戬介绍说,眼针疗法是在患者眼眶周围取穴并采取针刺治疗的方法,其发明人彭静山教授享誉海内外,在日本被尊称为“针圣”。眼针形式简单、操作便利,普及性较高,并以其卓越的“即刻效应”而享誉临床。该疗效的取得首先是在眶区取穴的精准与否,而眼针的“分区定穴”方案亦历经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分区定穴”方案,其左、右眼的穴区分布是不对称的,彭教授于1987年进行更改后使之对称,从而形成第2套方案,但第2套方案在此后的临床运用中,其穴区角度的严谨性颇令人质疑,加之在临证时很多患者症状出现变化,使田维柱产生了重新考证并进行修改的想法。1999年田教授在参照后天八卦方位及总结临证治疗的基础上,形成了第3套方案,该方案推出后得到彭教授的肯定。彭老在田维柱出版的眼针专著《中华眼针》做序时称“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并表示:“使眼针有突破性进展,能为劳苦大众解除疾苦,乃余之心愿。”彭老宽阔的胸怀与田维柱执着的钻研精神,让大家充满敬意。
, http://www.100md.com
    经过田维柱等专家不懈的努力,眼针疗法的理论及临证总结已日趋成熟,观眼诊病所涉及的白睛脉络的形态目前已由过去的7种增补到10种;眼针的取穴原则由最初3种增补为4种。

    熟能生巧方可心手合一

    田教授临证治疗时注重施术手法,以“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而享誉于临床。在长期的针灸实践中,他强调“针灸的精华实为操作”,针灸师的基本功扎实与否是其临证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田教授在闲暇之余手不离针,针不离手,经常揣摩指感,体会指下的细微变化,长此以往,指力老到,手法娴熟,操作时动作流畅、美观得体。车戬跟师不久,听田教授详细讲解了彭老的“四步水面练针法”与“形象练针法”的操作要点,田教授还手把手帮助车戬,从针刺处方的选取、针刺操作时进针部位、角度、深度、刺激量等方面去体会。田教授指出,此项训练非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积月累。练习时针随指动,指触针行,操作之时应细细领悟指下感觉,只有熟能生巧方可心手合一。
, http://www.100md.com
    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车戬的指力与手法得到了快速提高,深感师承方式对于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的无以替代的重要性。跟师随诊时,他曾治疗一位患脊髓空洞症的年轻女患者,患者双侧上肢肌肉萎缩症状非常突出。在田教授的指导下,车戬对其进行治疗,持续治疗两个月后,收效甚微,车戬与患者都产生了放弃治疗的打算。但田教授坚定地说,对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手段的疾病而言,中医治疗或许能够为患者带来转机,经过仔细观察,对照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脉及临床症状,田教授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手段,并延长了治疗周期,经过近6个月的针药联合治疗,患者肢体肌肉萎缩症状显著改善,病情得到了控制。田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医生,既要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同时临证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培养规范操作意识

    田教授指出:“学医不知经络,张口动手便错。”针刺治疗以其较为散乱的个体化操作,使其临证应用缺乏规范的、为业界认可的标准。同为一个穴位,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不同的医生很可能采取的操作方式会有所差异,故临证治疗时较为繁杂,虽有各自的见解,但会使初学者感到茫然,从一定角度束缚了针灸治疗的普及性。如透穴操作,强调针刺角度、深度、手法运用的强度及操作时间等要素,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使操作误差降低。

    跟师期间,车戬始终遵循这一准则,在治疗前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判明患病证型,结合患者体质及病变程度以决定所需针刺腧穴的角度、方向、深度, http://www.100md.com(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