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149
中药煎药方法有待改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35期
     煎煮中药是把中药饮片通过水浸加热煮沸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的一种方法。由于药材的质地不同,所含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熬的时间就有不同,有的熬上几分钟即可,有的则需几十分钟才能熬出药物成分,所以前人提出了“先煎后下烊化”等煎药方法。现在对药材的认识和煎出成分的方法比前人提高了一大步,但中药汤剂仍沿用旧法由患者来煎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药材有效成分不是因熬的时间过长而被破环,就是因时间过短熬不出有效成分。笔者临床几十年,对患者煎药时反映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实验。比如一般方药加水泡药30分不能浸透,60分钟以上始能浸透(如菊花、旋覆花、木香浸50分钟后药仍浸不透)。把能水溶的中药浸透,用下列方法,即可较省事地熬出药物成分,又可不破环某些药物成分。

    浸泡

    把要熬的药,包括先煎药、后下药等一起用凉水或40℃以下温水(禁用开水)浸泡1小时以上,使药物吸足水分,浸泡后的水量高出药面2cm即可。若一剂药的总量在150g以下,水面要高出药面3cm。这样的水量,熬10分钟左右可取汁150ml至200ml。
, 百拇医药
    煎煮 把浸好的药,沸后改微火,盖严锅盖,煎6至10分钟(中途搅拌2次),倒出药汁约200ml(另器保存);趁热加热水800ml左右搅拌均匀,煎40分钟左右(中途搅拌几次),淋出药汁200ml。本料与头料混合后再分两次服。若药内有矿物类药、动物贝壳、较大较硬的根茎药物,以及一剂药总量在230g以上的,均要再熬第3次,即淋出二料药汁后再加水500ml,煎至150ml与前两料混合,一日分2至3次服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曾报告三料药中仍有17%左右的有效成分)。

    第一煎药的目的,主要是先把药物的“气”,即那些易于挥发及加热过久易遭破环的药物先熬出来,故熬的时间要短。第二煎药熬的时间要长些。上述的加水量、熬的时间、留下的药汁量都符合常规熬药法,这样的煎药方法,不但省去了先煎后下药的繁琐,也改变了常规先煎后下的缺点。坚硬的药物、大剂量的处方,一定要熬三煎,因为药多必然汁浓,浓汁必然黏附在药渣中,难于完全淋出;熬3遍,一是熬出一些未熬尽的药效,二是稀释药汁增加溶解度。
, 百拇医药
    笔者还观察到,比较大的饮片如川芎、白芍、苦参、木香等,熬上30分钟,药块中心色不变,味仍浓,50分钟以上才能改变药渣的气味,所以一般药(当然不算单纯的花叶类药)都要熬上50分钟以上效果更好。

    包煎

    除车前子、蝉蜕必须包煎外,其他药物均不必包煎。旋覆花、枇杷叶虽带绒毛,但现今都把熬好的药汁用纱布过滤后再服,过滤整剂药汁比用布包一味药要好得多。

    对一些动物贝壳、骨、角类药,如龟板、鳖甲、山甲、鹿角、水牛角羚羊角等药,一是要切薄片或捣碎,二是要包煎,其目的是把所含成分完全熬出来。可把一剂药中的此类药熬完后,拿出来再放入第二剂、第三剂药中继续熬,因为此类药熬一二小时是熬不尽药效的,多熬几遍,方能物尽其用。这些药的适应症多属慢性病,一般要服多剂,方可取效。

    熬完药停火后即把药汁淋出。因等药汁凉后,药汁减少很多,说明有些物质吸附在药渣上。

    对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所规定的另煎药、冲服药、溶化药、兑服药等,应认真执行。另外建议把芒硝类药应列入溶化类药内,即把一剂药的总份量分两次溶于药汁中。

    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精酌处方,但如果熬药不精,必然影响疗效。, http://www.100md.com(田惠中 北京市丰台兴隆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