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1457395
弘扬中医药文化更需平静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40期
     最近几日在网上发现好多文章只言中医之利,不言其弊,甚至不乏用奇案哗众取宠想唤起人们对中医兴趣者,此种做法实在可怕,也许正是“护犊之情”在作怪吧。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用更加平实的语言,比较公正地宣传中医药文化,让群众对中医药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是鲁迅先生在《父亲的病》中对名医陈莲河用药的描写,当人们慢慢都知道原来鲁迅笔下的“陈莲河”正是绍派伤寒名门之后的一代名医“何廉臣”名字的谐音倒写时,也许惊叹之余即使不是愤慨,也只有“中医终归还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样的感叹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这样的问题总是逃避,亦或是硬要讲出一番道理总是中医的好,说白了我们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

    中医是国粹,是活着的国宝,怎么说都不为过,不能废止,要传承,更要发展,这样的道理不能仅作为一种口号、一种政策让老百姓毫无疑问地硬记在心里,即使他们还在犯嘀咕。当我们看到太多的中医科普文章亦或是专业书籍依旧把诸如清代医案中记载的“一儿初生无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怀胎十月,楼居不得地气故也。取儿安泥地卧一宿,皮即长”作为中医的验案奇案来大肆宣扬中医优势的时候,我觉得更有必要告诉我自己、告诉我的同行,弘扬中医药文化使之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平静的心态,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去叙说中医学的优势,一个对错误认识不充分的人永远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中医学亦是如此。
, http://www.100md.com
    刘力红先生曾在《思考中医》中记载廖老用棺材上的腐苔治疗骨癌疼痛,据说效果很好,而“廖老也说不出所以然,这个方法既没有传承,也没有理论的依据,廖老只是觉得骨癌是个怪病,而上述这个东西也是个非常的东西,那就以怪治怪吧,可万没想到有这样好的效果”,我不知道一本畅销书记载这样的奇案来宣传中医文化的魅力会有多大的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正像好多人说的:“这类以意用药的例子还少么,一旦病人不期治好了,医生还沾沾自喜,矜夸己术,堂而皇之地继续‘巫’下去。”这样的例子只会让人们相信鲁迅笔下的陈莲河还大有人在,在学校、在医院、在民间,无处不在,只会加深人们的恐惧,只会加深人们对中医的误解,当这种误解更加根深蒂固时,即使中医有再多的优势也难以引得民众的信赖。

    弘扬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的魅力,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临床,发挥中医学的临床优势和特色。以往我们宣传中医药文化,要么是钻进了学术的象牙塔,在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之间做太多的比附,自设神秘,故弄玄虚,要么是从历代的医案医话中摘取不少奇案,不明精华糟粕兼收并蓄,哗众取宠。我相信但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知道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是天马行空骗人的把戏,自己是不会拿生命开玩笑亲身试验的,这些东西充其量是老百姓茶肆饭后的消磨打趣之用。难道中医也要去走这条路?用其神秘博得百姓一叹,别无他用?我想那时候更多人的疑问会是:中医能治病吗?敢用中医吗?

    或许,我们应该再重温一下每个中医人都知道的扁鹊诊桓公的故事,讳疾忌医只会遗患无穷,当废止中医的口号几次喊起的时候,当我们在一个劲说中医优势的时候,当我们在极力辩解时,也许我们更需要拥有平静的心态。, 百拇医药(刘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