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0510
急诊医学的实践与理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5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6.05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现实,改革开放2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也是现实,这两者的结合对医疗的影响之一是急诊科病人增多,而且重病人多。2003年的SARS事件中,急诊科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起首当其冲,经历了重大考验,也暴露了我国急诊欠发达的窘境。

    SARS事件后,国家、社会、医院领导普遍认识了急诊在对服务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作用,几年中,急诊事业包括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急诊科室普遍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我国急诊医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院前急救应是政府职能的延续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得到普遍建立和加强,院内急诊室在多数地方升级成了急诊科,一直混乱如火车站的就诊环境有了根本改变,医院建筑专业开始有了急诊设计的专题。但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急诊仍然处在欠发达和发展中之间的位置。急诊急救在我国各地还在发展和尴尬之间徘徊。突出问题是:院前急救怎样可持续发展?院内急诊与其他传统专业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急诊专业医生独立晋升问题虽在多数省市已解决,但仍不能吸引年轻医师热情投入?等等。各种问题似都与急诊急救在现有体系中的定位相关。和所有新事物一样,发生发展的初期必然有个在原有体系和秩序中定位的问题,处理不好与原体系方方面面的关系,新事物就难得到顺利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院前急救的定位是什么?现在多数地方只将它当作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一样。其实,这错了。院前急救从它的属性看,应是政府职能的延续。

    院前急救所承担的业务确属医疗,但从属性上看,它与多数医院不同,而和公安、消防类似。院前急救的职责承担者是政府,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是政府官员,医生是政府雇员,替政府承担向群众提供急救医疗服务。它应与消防、警察联动,实行平、战、灾结合。与公安、消防稍有不同的可能是在经费来源上,它要向服务受益者或他们的保险公司收取一定费用,但主要接受政府预算支持。政府要提供基建、设备、人员费的基本成本,人员得到合理收入,设备得到应有补充,使他们不必依靠办医院就能生存,并能进行必要的科研教学,能够良性发展。政府要协调各种资源,包括公安、消防、医院、企业矿山的急救资源,使之成为有机体系。体系内各部分资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支援,使有限投入发挥最大效用。对体系外的急救资源,应通过政策调控,使之各司其职,不成冲突而成补充。关于急救人员,医师是指导,主体是急救员,医学教育应设立相应的急救医助专业,政府设立准入和流动制度。所有这些,必须是政府,而不是一个普通医疗机构所能完成的。
, 百拇医药
    ■急诊医学的四大突出特点

    院内急诊的定位是什么?如果只将它当作个分诊机构,各专科病房的入口,那就错了。从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和对医院质量的作用,它已是一个新的医学专业。

    特点之一是它的整体性。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分科细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医学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它能提高医疗质量。但人毕竟是一个整体,医学规律之一是它的综合性。分科过细对许多病人、或者即使从专科治疗中得益病人的另外一些方面,也会导致医疗质量下降。传统分科以解剖学脏器为基础,它们就像树木的研究者中以某树种为研究对象,而急诊研究的是森林。当众多树种和树木聚集在一起时,就发生了超越单种树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在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中,传统专科倾向于用还原论观点去寻找答案,例如从脏器深入到器官、组织,再从组织到细胞、基因和分子,这无疑是对的,丰富了我们对人体和疾病的知识。但这又是不够的,当众多脏器和功能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生动的有机体时,就发生了超越单个脏器自身规律特点以外或以上的新规律、新特点。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不是向下探究分子和基因,而是向上,探讨当多种脏器功能聚集在一起时所发生的新现象和规律。
, http://www.100md.com
    特点之二是它侧重功能。传统分科通常以解剖学的脏器为基础,侧重病理解剖学,常以能够辨认的解剖异常作为对疾病的诊断依据,如肿瘤、炎症、溃疡、狭窄、栓塞等,治疗因而也相应是切除、引流、抗炎、血管再通等。这些无疑也是对的,但也是不够的。单纯的解剖异常并不直接致命,只有功能衰竭才致人死亡。功能衰竭常常伴随病理解剖异常,但也可能仅仅只是功能储备的下降。急诊医学将人的整体活力分解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这些功能部分可能与解剖学脏器相关,但也可能超越解剖学。如循环系统被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七部分:血容量、心脏的博血和舒张能力、小动脉张力状态、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开发程度和通透性、小动静脉之间短路开放程度、大静脉张力、系统通畅性。胃肠功能被分解为屏障、消化、吸收、运动和张力等部分。急诊医学将各种功能按其生理储备的多少进行区分,这成为急危重症临床许多评分系统的基础。在对功能研究的基础上,急诊医学发展了一系列新理论,如大血管内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大血管内循环与微循环关联的理论、半数细胞死亡时间的理论、氧输送与组织氧消耗的理论,介质病理论等等。传统专科以解剖、病理解剖为线索,急诊医学以生理和病理生理为线索和专业内容,两者互相补充,构成了对疾病的较完整认识。
, 百拇医药
    特点之三是它的临床思维。传统专科临床遇到病人通常首先想,这病人有病吗?可能的疾病部位在哪里?是什么性质的疾病?病情严重吗?危及生命了吗?遵循的是先诊断后治疗的程序逻辑,被称为先瞄准后开枪。这样的思维无疑是对的,但又是不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件无法做到先明确原因再采取对策,尤其是紧急事件时,人们常常必须先采取措施实现稳定再争取机会搞清原因,这被戏称为“先开枪后瞄准”。在临床医学中,急诊医学倾向于采用这样的反向思维。面对急症病人,他们考虑的顺序通常是:这病人现在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吗?可能的来源是什么?原发病可能是什么性质和什么部位?对比慢性疾病时机体已建立的一定程度生理代偿,疾病的急危重阶段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表现常常并非直接来源于原发病,表现出十分复杂性。在现代临床医学分科趋于更加细化的时代,需要有人“先瞄准后开枪”,也需要有人“先开枪后瞄准”,两者互相补充。

    特点之四是在治疗中的紧迫性和均衡观念。由于急性病、尤其是急性危重病,变化进展快,机体又缺少代偿,其后果更严重,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较滞后的积极处理代价较低、结果较好,因此在实践中,急诊医学引入了“时间窗”以及在时间窗内实行目标治疗的概念。治疗的均衡性是从急诊医学整体性和功能关联认识中引申出来的。急诊医学从“回光返照”的临床现象中认识到:人体的各种功能是相互关联的,当各部分功能的强度彼此相当时,人的感觉最好,而当彼此不协调时就成为疾病、感觉不好。因此,对急症危重病的功能支持并非要对所有衰竭都支持,而只是找出所有生命功能中最差的部分予以支持,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各功能组成部分间的强度平衡,而不允许任何部分在衰竭的“竞赛”中跑的比其他部分更快更远。为了实现这一治疗目标,甚至不惜让某些相对较好的功能部分做出一些牺牲,认为这是治疗的代价。

    对比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现代医学的每一个专业和人员更依赖于整个体系的支持。医院的质量既取决于各专科各自的能力和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专业专科间的相互衔接、支持和渗透。急诊医学在现代医学分科高度细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研究疾病的急性发生和加重阶段的规律和特点,以急性危重症的救治为核心内容,以快速判断和干预能力为自己的灵魂,它以其区别于传统专科的知识、思维和实践构成了对现代医学的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补充,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门新的医学专业。这样来定位急诊能较好处理急诊与其他专科的关系。认真研究和发挥急诊医学的专业特点,并将其有机契合到现代医院的结构中,也将为提高医院综合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 马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