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462119
共用品牌的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6.29
     本来昨天就没牙膏用了,可是因为实在忙,没有去商场,害得我今天早晨又来了一次“滚锡皮”,把已经很平的牙膏管再“平”了一次。在下班的路上突然记起这事,便一头撞进了超市。

    进得超市,突然(又是一个“突然”)想起这几天报纸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二甘醇”事件,说是有3款内地的牙膏因含有的二甘醇可能会超过欧盟食品科学研究委员会建议可接受的水平,因此香港政府呼吁市民停用这3款牙膏;后来听说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报称这些牙膏的二甘醇含量无损健康,甚至还要求香港海关“恢复3款内地牙膏在港的销售”。但尽管如此,我头脑里还是迅速出现了两个判断:一是香港海关后来婉拒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说明这些牙膏应该还是有些问题的;二是既然二甘醇对人体并非有益无害,只是所谓的标准不同而已,即使你国家质检总局在为产品说话,我肯定还是要宁可信其有害,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健康来开玩笑啦。

    心理警觉是产生了,但那该死的记性又让我犯难:到底是哪3款牙膏呢?报纸又没随身带,只依稀记得说是美加净、田七、三七的什么特效之类的,而且好像每款牙膏的名字都有七八个字,怎么也记不起具体名字了。想问问售货员,但看他们那么忙碌,又想到别人也不一定就会告诉我。罢了,商场里又不是只有这三种牌子的牙膏,何苦一定要去分得那么清呢?只要是美加净的、田七的和三七的牙膏我都不买,你“二甘醇”还能跟着我来?

    想到此,我不禁为自己的“聪明”得意起来,速速拿了支“中华”走出了超市。

    点评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消费故事,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这是品牌营销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相信每一个“一牌多品”的企业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这种境况。

    这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公关中不得不面对的细节,告诉我们当品牌阵营受到冲击时终端困境形成的真实原因。

    从这个消费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市场营销中共用品牌的风险:不仅一触即发,而且“一竿打落一船人”;不仅自己没法救自己,即使有诸如国家质检总局之类的权威机构愿意出面救你,一时之间依然难释消费者心中的顾虑。由此看来,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确乎应成为共用品牌营销中的两大基本原则。(阿飞)

    (本栏目欢迎来稿,1000字左右为宜,优酬。来稿请注明“阿飞收”,E-mail:afbbs@vip.sohu.com), http://www.100md.com(肖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