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8期
编号:11468669
■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AI的临床应用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8期
     戈舍瑞林(诺雷得)相关的试验结论

    1. 针对绝经前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戈舍瑞林能有效替代卵巢切除术,并且加入TAM后,其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进一步增加。而ZIPP试验结果显示在可手术的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联合戈舍瑞林与标准方案疗效更佳。

    2. 戈舍瑞林早期乳腺癌研究协作组(ZEBRA)试验结果显示,对于HR阳性、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前/围绝经期患者来说,戈舍瑞林在总体生存率方面不差于CMF方案,并在前6个月中与CMF方案化疗相比提高了总的生活质量,是可以选择的化疗替代方案。IBCSG试验Ⅷ结果同样表明,在这类患者中,戈舍瑞林疗效与CMF方案相同。ABCSG-05试验结果则显示,戈舍瑞林联合TAM的无复发生存和局部无复发生存均优于CMF方案,总体生存显示内分泌治疗有优势。这些数据提示,戈舍瑞林联合TAM在绝经前、激素敏感性的I期和Ⅱ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面更有效。
, http://www.100md.com
    绝经前乳腺癌治疗总结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TAM是目前激素敏感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绝经前患者的辅助治疗需要个体化,必须考虑患者的HR、年龄和HER2状况。

    ■ 乳腺癌治疗的未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徐兵河教授认为,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未来方向是内分泌靶向性治疗、HER2 靶向治疗、信号传导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甾体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EFECT试验结果进一步支持氟维斯群作为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后的可选治疗药物。与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是对内分泌治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内分泌治疗联合信号传导抑制剂是很有希望的治疗策略。联合抗HER2药物与AI治疗乳腺癌,具有坚定的理论基础。

    ■ 年轻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 百拇医药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刘冬耕教授还介绍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已知HR阳性乳腺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差。闭经与否应当作为绝经前乳腺癌的一个预后因素。多项试验分析结果显示,激素敏感的早期乳腺癌年轻患者更能从卵巢去势联合TAM中获益。St.Gallen 2007 共识指出,TAM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是激素敏感的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专家一致认为,LHRHa是最适宜的卵巢功能抑制治疗手段。但如何优化使用这一治疗手段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热点讨论

    针对绝经前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策略,来自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江泽飞教授主持讨论。

    1. 在复发转移领域,绝经前HR阳性的患者采取卵巢功能抑制加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接受程度如何?徐兵河教授认为在此领域,St.Gallen专家共识也基本认可,对于这样的患者采用卵巢抑制+内分泌治疗。尤其对于化疗失败或不适合化疗的患者来说,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 百拇医药
    2. 在辅助治疗领域,绝经前HR阳性患者如果考虑卵巢抑制治疗,后者是否可以针对所有患者?沈坤炜教授认为有研究表明,选择单用卵巢功能抑制作为绝经前对内分泌治疗有反应的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其疗效与CMF方案等同。所以对于绝经前患者来说,如果用CMF方案治疗的话,也可以考虑单用卵巢抑制治疗。李银淑教授则认为化疗之后根据患者是否还有月经,再考虑是否给予两年卵巢抑制治疗。

    3. ZEBRA试验已经证明,受体阳性患者单用戈舍瑞林两年与CMF方案疗效等同,那么是否那些低危又不想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戈舍瑞林两年治疗?江泽飞教授认为ZEBRA试验证实,停用戈舍瑞林组似乎月经功能的恢复更好。对于仍然希望生育的患者来说,单用戈舍瑞林两年治疗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欧洲医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内分泌疗法,而在美国则可能倾向于化疗,所以对于不同指南的解读也应注意到这一点。Michael Gnant教授则认为以他的个人临床经验来说,约50%的患者可单用卵巢抑制或加TAM而不用化疗。

    4. 在辅助治疗领域,是否所有绝经前的年轻患者都可以考虑卵巢功能抑制+AI?对于此问题,国内外专家意见不十分一致。Michael Gnant教授认为在等待明年的试验结果数据期间,除了做临床研究,不建议其他患者使用。而江泽飞教授与王永胜教授则认为在等待试验数据的同时,这也很可能是一个更有效的疗法,但也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专家们都主张应该谨慎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紧密地追踪临床试验数据来决定是否采用卵巢功能抑制+AI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