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1788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27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7月的京城,骄阳似火,一群用激情点燃热爱的女人,在这里得到嘉奖。她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但是她们的心却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她们都是南丁格尔的传人,她们都有着点燃烛光的勇气,永不熄灭的南丁格尔精神在她们身上大放异彩。她们把平凡的一生献给医护事业,燕帽下的爱,没有秘密。

    长年工作在青藏高原、用爱心呵护麻风病人的泽仁娜姆来了,此时的她一身盛装,泪花闪烁;曾“出征”利比里亚的陈海花来了,一身戎装,那跋山涉水后的疲惫还未完全消退;身材娇小的丁淑贞来了,她用曾在“非典”时受伤的右手捧着这沉甸甸的荣耀;年过半百的聂淑娟来了,从西北边陲来的聂妈妈目光淡定,一如她所熟悉的盛开的雪莲;罗少霞从澳门赶来了,从事护理工作四十载,如今的获奖是她对护理事业痴心不变的见证与动力。

    现在,她们已经回到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她们的精神,将激励千千万万白衣天使执着地爱与坚守。

    聂淑娟:
, http://www.100md.com
    来自高原上的“雪莲花”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有一种罕见的冰山雪莲,它不畏严寒,虽然生长在海拔3000米的雪山上,却绽放着纯洁灿烂的花朵。在新疆还有这样一位慈祥的护理前辈,她拥有雪莲花般坚韧的个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倾注到了护理事业中。

    今年60岁的聂淑娟,慈祥和蔼,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聂淑娟自小就对头戴燕尾帽、身穿白大衣的护士形象充满了敬仰和爱慕,憧憬着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1962年,15岁的聂淑娟初中毕业,她毅然地报考了新疆医学院护士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从此与医疗护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9年,自治区组织医疗队支援边疆贫困地区的医护工作,由于那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很多人犹豫了。但聂淑娟不顾家人的反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要求去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帕米尔高原,成为医疗救助队中最年轻的成员。经过7天颠簸,行程两千多公里,医疗救助队来到了塔什库尔干县的热合曼公社。这里海拔4000米左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被人们视为“生命的禁区”。聂淑娟与同事们在努力克服身体和生活上的种种不适的同时,马上投入到工作中,为高原上穷苦的、深受病痛折磨的牧民们义务服务。
, 百拇医药
    有一位花甲之年的塔吉克族老太太双手溃烂得让人不忍目睹,人们都不敢接近她。当聂淑娟第一次给老太太换药时,村里的乡亲们都像避瘟疫似地远远望着,她觉得有点蹊跷,后来村支书悄悄地告诉她这位老人患的是麻风病!对于一位花季少女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心悸而退缩。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不但坚持为老人换药,还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经过14天坚持不懈的换药后,老人的双手一天天好起来,溃烂的皮肉没有了,长出了粉红色的皮肤。老人无限感慨地对聂淑娟说:“感谢老天让我遇到了你,你是我的大恩人呐!”

    聂淑娟曾经被大家称为“站着的护士长”。那是一天深夜,当时已有身孕的她值夜班时,忽然听到另外一个小组的护士大喊一声:“救人!”险情就是命令,她迅速向喊声处冲去。因为水磨石地面很滑,她一个踉跄狠狠地摔倒在走廊上。想到患儿生命垂危、抢救要争分夺秒,她忍着剧痛艰难地爬起来,冲到病床前。经及时抢救那位患儿终于转危为安,但她却尾骨骨折了,所幸腹中的胎儿平安无事。事后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两周,而全心全意想着患儿的聂淑娟,仍然天天照常上班。因为不能坐下,她就整天站着书写护理文书;站着一丝不苟地做好护理工作……当时,同事们怜悯而又疼爱地称她是“我们站着的护士长!”
, http://www.100md.com
    1986年,和田地区洛浦县暴发传染性肝炎,引起了一片恐慌,政府要求各大医院组织医疗队奔赴灾情第一线抢救。由于那里偏远落后、疫情严重,很多医护人员的思想负担很重,而身为护理部主任的聂淑娟义无反顾地第一个报了名。在她的带动下,不少医护人员纷纷报名,迅速组建了一支救助队到达了疫区。

    在护理传染性极强的病人时,聂淑娟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而是零距离地与病人接触,给病人喂水、喂饭、擦身、更衣。由于输液架不够,她们就在土墙上打了一排排木桩当作架子,打针时只能双腿跪着进行。

    当时由于人手不足,只有聂淑娟和另外两名护士护理上百名病人,24小时连轴转。没几天她们的眼睛熬红了、嗓音嘶哑了、嘴唇肿起了水泡,人也消瘦了一大圈。但看到病人们逐渐康复,她们心里甜丝丝的。尤其是当她们听到一位肝昏迷的孕妇苏醒后第一句话喊“白衣圣人亚克西”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下。

    陈海花:
, 百拇医药
    爱流泪的“和平天使”

    上护校时的第一课,陈海花知道了南丁格尔的故事,从此“提灯女神”就成为她心中的偶像。“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陈海花在心中立下了扎根临床、服务患者的誓言。去年,陈海花来到利比里亚的战场上,能像南丁格尔那样去战斗,她感到无上的荣光。

    2006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陈海花主动请缨,带领7名护士来到利比里亚第四战区绥德鲁。缺水、断电,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随处可见衣不蔽体的乞儿,满耳都是患者绝望痛苦的呻吟。当贫瘠与病痛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时,她哭了。

    在医疗队日常接触的病人中,疟疾、结核、艾滋病和各类热带传染病患者占很大比重。病区环境简陋,防护装置简单,护理时必须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护士们随时面临受感染的威胁。医疗队接诊的第一例病人,是一名患艾滋病、开放性结核并感染恶性疟疾的埃塞俄比亚维和士兵。看见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折磨得只剩20多公斤,看见床单上沾满患者呕出的鲜血,陈海花的眼睛被刺痛了,嘴里却冷静如常:“我是护士长,我比你们有经验,这个病人交给我。”她穿上防护服、戴上胶皮手套和口罩,从容地走进病房,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完成治疗后,她又小心翼翼地处理被污染的床单被子,倾倒、消毒排泻物,帮患者擦身……走出病房时,她浑身湿透,泪流满面。
, http://www.100md.com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护理艾滋病病人。”病人不能进食,陈海花就自制简易的器材,把牛奶、鸡蛋和饼干泡在一起,然后用纱布过滤,滴入患者的嘴。在利比里亚的8个月,陈海花留下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接诊艾滋病病人、第一次护理疟疾患者、第一次护理登革热患者……每完成一次护理,她都要记下体会,告诉队员们注意事项。

    “莱蒙一开始是我的一个病人,后来就成了我的战友。”陈海花告诉记者,一位埃塞俄比亚的维和士兵,因为疟疾成了她的病人,住院之后看见陈海花为患者而终日操劳,待病好了以后,他成了陈海花的“跟班”,帮助陈海花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大部分埃塞俄比亚官兵不懂英文,莱蒙就自告奋勇当翻译,还和陈海花合作为官兵制作了英埃文对照的饮食清单。当病人在床单上留下大量排泄物和鲜血时,莱蒙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帮陈海花清理。

    临别时,莱蒙专门从埃塞俄比亚带回一条具有民族风情的围巾,送给陈海花。“这是最珍贵的礼物,它代表了我们并肩作战的岁月。”说到这里,陈海花又哽咽了。
, http://www.100md.com
    丁淑贞:

    身患癌症心系患者

    今年56岁的丁淑贞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她曾经是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3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不知救过多少病人,如今她自己却也成了个老病号。“给我一支蜡烛,那是青春跳动的火焰;给我一顶燕帽,那是守护生命的灿烂……”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们对这首歌耳熟能详。亲笔创作《天使之爱》的,正是该院护理部主任丁淑贞。

    丁淑贞患膀胱癌已有5年,因癌症复发她曾做过3次手术,至今仍然在化疗。成为病人后,丁淑贞更理解了患者的心情,对疾病的担忧、对手术的恐惧,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大啊!丁淑贞召开了一次畅谈会,让护士们讲讲自己生病时的体会。这个畅谈会足足开了3个小时,护士们纷纷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丁淑贞说:“我不喜欢苍白无力的说教,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换位思考,就会明白病人需要什么,我们能为病人做什么。”
, 百拇医药
    丁淑贞昔日的同窗、今天的同事梁桂珍深深理解丁淑贞对护理工作的一片痴情。“丁主任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老母亲送终,她办公桌就在我对面,偶尔一提到这事眼泪哗地就流出来了。”据梁桂珍介绍,1985年丁淑贞去日本研修护理,母亲突然辞逝,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父亲没有告诉她。一年后回国丁淑贞才知道已经与母亲阴阳两隔,痛苦得揪心。母亲去世以后,丁淑贞决心好好照顾年迈的父亲,弥补对母亲的愧疚。可是父亲病重期间,正赶上医院作为辽宁省卫生厅护理改革工作试点,众多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分身无术。在父亲临终的那个晚上,下半夜她终于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但赶到父亲床前时,慈爱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了……从那以后,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手下的护士重复自己的遗憾,护士的父母生病了,丁淑贞就给她们放假。“我们一辈子都在照顾病人,如果父母生病不能亲自照顾,一旦发生意外,就会留下终生的遗憾。”丁淑贞经常这样叮嘱梁桂珍,一定要多考虑一线护士的疾苦,不要因为工作给她们留下终生遗憾。

    “非典”的时候,丁淑贞已经患上膀胱癌,正在接受治疗。“丁主任自己病了,还事无巨细,样样都考虑得很周全。就像消毒水的配制比例她都一定要把关,她说,每个房间该喷多少消毒水都是有讲究的。”梁桂珍回忆说。
, http://www.100md.com
    几天的过度操劳,丁淑贞一个闪失跌伤了右手手腕,为了能继续工作,她大热天穿了件长袖褂,袖口的纽扣系得紧紧的,不让领导和同事发现她右手腕上的石膏。“她不方便,每次都是我来帮她脱防护服,一层一层,我一边帮她脱一边劝她,老丁,回去吧,这里有我们可以的,有什么事我及时跟你汇报还不行吗?”任凭梁桂珍怎么说,丁淑贞就是不走。“写记录都是用左手,右手不行啊,肿得厉害,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啊。”电话那头的梁桂贞感叹地和记者说。

    泽仁娜姆:

    菩萨永远和我在一起

    (王燕松 摄)

    “只有不懂医学的人才害怕麻风病。”本届最年轻的南丁格尔奖得主是来自青海同仁县慢性病防治院的泽仁娜姆,今年37岁的她,照顾麻风病人已有23年了。几年前,在她的提议下,因麻风病致残的病人一律纳入当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是,自从照顾了麻风病人以后,娜姆经常面对别样的眼光,甚至,连她的弟弟都吵闹着要和她断绝姐弟关系,她为此伤心过。
, 百拇医药
    对麻风病人,泽仁娜姆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一次,她在菜场旁看到一个乞丐两眼凸出,嘴巴歪斜,很像麻风病的症状。她想等买完菜再问他的情况。没想到,等她从菜场出来时,乞丐已不见踪影。娜姆很后悔,责问自己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去问,难道买菜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吗?从那以后,当娜姆发现有麻风病人的线索,她总在第一时间排查、寻访。或许正是这次无意中的错过,让娜姆心怀一种歉意,于是她开始漫长而艰辛的寻觅。

    “方圆几百里地,都是我们的阵地。”娜姆的一个同事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得到专业的救治,少受别人的歧视,娜姆主动担负起寻找麻风病防治线索的调查工作。有的病人不愿意让乡亲知道自己得过麻风病,对娜姆冷言冷语,甚至闭门不见。娜姆总是耐心等候,有时候在大太阳下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在随访中,她还当起乡卫生院的培训老师,教医务人员学习麻风病的诊断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每一个病人的病例档案。大部分麻风病人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生活困难;各个县乡又很分散,不少地方开不进汽车,娜姆经常步行几个小时,走家串户,寻找每一个线索,经常一连十多天不能回家。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的医院不像医院,倒像个村子,你来了就知道了。”娜姆介绍道,按照规定麻风病人是要与外界隔离起来的,为了让病人树立生活的自信,医院为每个病人安排一间房子,医院中间的一大片地留给病人种菜,娜姆和他们相处得十分和睦。

    一位藏族老奶奶在医院呆了十几年,无儿无女。娜姆每次查房时,总要跟她多聊几句。知道老人喜欢吃酸奶子,娜姆就定期送给她吃。每年春节前,她都为老人买新衣服、送食品及生活用品。老人的眼睛不好使,只要听到娜姆走到身边,不用说话,老人便握住她的手说:“娜姆啊,你来啦,菩萨永远保佑你。”每当这时,娜姆总是风趣地告诉老奶奶:“菩萨永远都和我在一起的。”

    “别看他们是麻风病人,他们有的还很长寿呢。”娜姆的口气里透露着几分自豪,她告诉记者,病人们很孤独,不用心与他们沟通,是做不好护理工作的。这次到北京领奖,娜姆特意去买了两袋北京烤鸭,说要送给她的病人尝尝。

    罗少霞:
, 百拇医药
    癌症患者的“爱心之友”

    (王燕松 摄)

    “《南丁格尔礼赞》中,朗费罗这样写道:‘那盏小小的油灯,射出了划时代的光芒’。而我希望在祖国内地与澳门之间,搭建起合作的桥梁。我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护理事业。”罗少霞今年57岁,从事护理已经有38年了,她上千次往返于内地与澳门之间,被同行称为“来自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护士。”

    罗少霞并不认为自己特别,只是这么多年来都在从事一份平凡的工作而已。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与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护理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澳门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汲取内地的护理文化,也融会贯通了香港及国外的护理经验。“身为护理人员要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虽然我们面对着不少困难及艰苦,但仍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希望可以引进各地先进的护理理念、科学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以满足21世纪人们对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罗少霞作为澳门护士学会的会长,热衷于澳门和各地的业务交流。
, 百拇医药
    小时候体弱多病的罗少霞曾是医院的“常客”,对护士这份职业有一种羡慕欣赏的感觉。1969年,罗少霞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毕业后就进入镜湖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罗少霞回忆说:一次,外科病房住进一位鼻咽癌晚期女患者,生命即将结束,患者的一切行为、表情都是漠然的,只是躺在床上等死。细心的罗少霞发现总是这个患者的妈妈在照顾她,难道她没有别的亲人,没有丈夫孩子?任凭护士怎样跟这个患者交流,她都是不理不睬。后来罗少霞开始做患者妈妈的工作,问她一些患者的情况,慢慢地了解到,这位患者的丈夫抛弃她带着两个女儿走了,只剩下孤单的她。

    “有个词叫做无可奈何,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无可奈何。这个病人的眼神里就是这种表情。”后来在罗少霞的帮助下,患者的丈夫找到了。当丈夫带着两个女儿来到病房的时候,这名女患者不停地流泪,感谢护士。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罗少霞,从此她决定从事临终关怀工作,让每位病人的最后一刻都能圆满、心安。

    罗少霞还有3年就该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也不会闲着,我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要做。”罗少霞不仅热衷于护理工作,还参与了癌症患者爱心之友协进会工作,帮助癌症患者筹募资金,开展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帮助身边的癌症患者,他们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除此之外,罗少霞还积极参与澳门临终关怀医院的护理工作,为垂死边缘的人提供贴心的服务。

    (特别感谢刘蔚、刘者明、张灿灿对本文的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其余为资料图片), 百拇医药(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