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2667
论中国古代释梦心理学思想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7日 网易博客
     论中国古代释梦心理学思想

    [作者:汪凤炎]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运用系统分析法和纵横比较法等方法,对中国古代释梦心理学思想的四大内容(梦的实质、梦的类型、梦的成因和梦的功能)进行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古代释梦心理学思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能为今人正确释梦起到借鉴作用。

    一、梦的实质

    在中国古代,学者对梦的实质看法不一,形成了多种观点。概括地讲,主要有四种:

    1.“梦者象类也”

    这种观点以王充和《关尹子》为代表,用现代心理学眼光看,它把梦看成是人在睡觉时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东汉王充说:“人有直梦,直梦皆象也,其象直耳。何以明之?直梦者梦见甲,梦见君,明日见甲与君,此直也。如问甲与君,甲与君则不见也。甲与君不见,所梦见甲与君者,象类也。”〔1〕从这里的“直梦皆象”与“象类”看, 王充把直梦看成是一种无意想象。《关尹子》尽管没有明确说梦是一种无意想象,但从它对梦的特征的描述看,它是把梦看成是一种无意想象的。《关尹子》说:“夜之所梦,或长于夜,心无时。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无方,”〔2〕意即:梦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 故而梦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并且,《关尹子》认为梦的内容与人的已有经验关系密切。
, http://www.100md.com
    2.“梦者寐而觉者也”

    这是东汉许慎的观点。他说:“梦,寐而觉者也(段注:寐而觉,与酲字下醉而觉同意)。〔3〕又说:“梦, 不明也(段注:梦之本义为不明)。”〔4〕可见,关于梦的实质,许慎认为:一方面, 从梦的形式看,梦是人在睡眠中产生的一种模糊心境,这种心境就象人喝醉了神志不清时的心境一样;另一方面,从梦的内容看,其内容的真假是不能明确确定的。

    需要指出,许慎关于梦的实质的看法,是继承和发展了《墨子》的有关思想。《墨子》曾说:“梦,卧而以为然也。”〔5 〕意即梦中所见所闻所做之事,以为是真实存在的(但事实上并不一定存在)。换句话讲,梦具有虚幻性。这里,《墨子》已把梦看成是人在睡眠时知觉觉察到的一种情境,但不太明确。许慎则把《墨子》的这一观点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之明确化。

    3.“梦者形闭而气专乎内也”

    这是宋代张载的看法。他说:“寤,形开而志交诸外也;梦,形闭而气专乎内也(王夫之注:开者,伸也;闭者,屈也。志交诸外而气舒,气专乎内而志隐,则神亦藏而不灵。神随志而动止者也)。寤所以知新于耳目,梦所以缘旧于习心。”〔6〕在这里,“志”、 “志隐”分别相当于现代心理学讲的“意识”、“潜意识”。从上述这段话可知,张载认为“寤”是一种觉醒的意识状态,“梦”是一种潜意识状态;寤与梦的交替转化,也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替转化。从内容上看,寤是凭借耳目等感知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反映,故而其内容会不断翻新;而梦只是内心对过去生活经验的一种反映,故而其内容只能限于旧有的资料。
, 百拇医药
    4.“梦者思也”

    这是明代王廷相的观点。他说:“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7 〕意即梦的实质是人睡眠中产生的一种思虑或思念。梦与思虑或思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发生的时间不同而已;梦是在睡眠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思虑或思念是在未睡前(觉醒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从这可看出,中国古代已认识到梦包含有一定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梦的实质的看法较为正确:一是看到了梦与睡眠的关系,多认为梦出现在人的睡眠中;二是对梦的来源认识较为正确,多把梦看成是人在睡眠时感受内外刺激的结果,认为个体过去的生活经验是梦的重要来源之一;三是初步揭示了梦的特性,如梦不受时空限制和梦具有虚幻性等。这些观点与现代心理学对梦的实质看法有相通之处。如《简明牛津英语词典》认为,“梦就是‘睡觉时流过头脑中的一系列思想,形象或幻觉’。”〔8〕

    二、梦的类型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古代学者,为了便于人们认识和理解梦,将纷繁复杂的梦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但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对梦的类型看法亦有差异,如《周礼》等书中讲的六梦说、东汉王符撰《潜夫论》中讲的十梦说、唐代释道世编《法苑珠林》中讲的四梦说和明代陈士元纂《梦占逸旨》中讲的九梦说等等;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六梦说。故而限于篇幅,这里只论述六梦说。

    六梦说是将梦划分为六种类型的观点。这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关于梦的类型划分的观点,影响也最大。早在先秦时期,《周礼》就已提出六梦说。《周礼》说:“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注: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二曰噩梦(注:杜子春云,噩当为惊愕之愕,谓惊愕而梦),三曰思梦(注:觉时所思念之而梦),四曰寤梦(注:觉时道之而梦。疏: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与上思梦为无所见而凭虚想之梦异也。),五曰喜梦(注:喜悦而梦),六曰惧梦(注:恐惧而梦)。”〔9〕这里, 括号中的“注”是东汉郑玄作的,“疏”是唐人贾公彦作的。从这段话可看出,《周礼》将人的梦分为六种类型:所谓正梦,是指人在正常睡眠状态时产生的梦,即该梦无异常的致梦原因;所谓噩梦,是指人因惊愕而产生的梦;所谓思梦,是指人因思虑或思念而产生的梦;所谓寤梦,是指人在觉醒时产生的梦;所谓惧梦,是指人因恐惧而产生的梦。很明显,这里主要是按梦的成因对梦进行类型划分的。
, 百拇医药
    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见对“@①”――即今天的“梦”字―字的解释)、《列子?周穆王篇》和明代陈士元的《梦占逸旨?六梦篇第七》等文中,对梦的类型划分都继承了《周礼》的这一观点。可见《周礼》关于梦的类型划分的观点对后世影响之大。

    从这可看出,中国古代学者对梦的类型划分,其优点是颇为细致;其缺点是划分标准不够准确。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毕竟,时至今日,对梦的类型划分仍不够完善。如现代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查尔斯?莱格夫特(Charles Rycroft)在《梦的真谛》中, 专列一章(即第五章:各种类型的梦)论梦的类型,将人的梦分为十五种之多,其划分标准也不够准确。〔10〕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梦的类型划分的观点,至今仍有一席之地。

    三、梦的成因

    中国古代学者很重视探讨梦的成因,并形成了多种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种:

    1.因情生梦说
, 百拇医药
    因情生梦说指梦是由于人的情绪、情感所引起的一种观点。由于《周礼》、郑玄、《列子》和陈士元等都是持此观点的,因而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的影响最大。

    如前所述,《周礼》主要是按梦的成因对梦进行类型划分的。而《周礼》“六梦说”中有四梦(噩梦、思梦、喜梦和惧梦)的成因是情绪、情感因素,可见,《周礼》已意识到情能生梦。

    《列子》则进一步说:“故神凝者想梦自消(注:昼无情念,夜无梦寐)。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注:梦为鸟而戾于天,梦为鱼而潜于渊,此情化往复也)。”〔11〕这里,括号中的“注”是东晋张湛作的。从这段话可看出,《列子》和张湛都认为,由于人的情绪、情感能使人做梦,故而,一个人若在白天能做到没有情念,则夜晚就不会做梦。并且,从“昼无情念”,夜无梦寐”和“此情化往复也”等语看,因情生梦说在张湛那里已得到较为明确的阐述。

    真正明确提出因情生梦说的是明代的陈士元,因为他不仅论述了各种由情所产生的梦;而且作了理论概括,即认为“此情溢之梦,其类可推也。”。他说:“何谓情溢,喜则梦开,怒则梦闭,过恐则梦匿,过忧则梦嗔,过哀则梦救,过忿则梦詈,过惊则梦狂,此情溢之梦,其类可推也。”〔12〕
, 百拇医药
    2.淫邪发梦说

    在中国古代,医家论梦的成因,多主张淫邪发梦说。该说在中国古代医家中的影响一直占据主要位置,这种状况直到清代王清任提出脑气阻滞生梦说之后才有所改变。淫邪发梦说,意即外界各种致病因素过多侵入人的身心活动,造成人体阴阳失调,使人睡不安稳,故而易做梦。可见,淫邪发梦说试图从中医学角度揭示梦形成的生理心理机制。

    淫邪发梦说最早在《灵枢?淫邪发梦篇》里得到阐述。它说:“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13〕该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如隋代《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在论梦的成因时,就继承了《内经》的这一观点。它说:“夫虚劳之人。血气哀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喜梦。〔14〕这段话,几乎与《内经》中的《淫邪发梦篇》完全相同,可见,《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关于梦的成因,是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 百拇医药
    王符的《潜夫论?梦列》中曾讲到病梦,从其成因上看,也是吸收了《内经》淫邪发梦的思想。可见,《内经》淫邪发梦说对中国古代思想家论梦也有一定影响。

    在中国古代,关于梦的成因,除了这两种主要观点外,还有王廷相的感于魄识生梦说和感于思念生梦说、王夫之的血气有余生梦说以及王清任的脑气阻滞生梦说等观点,限于篇幅,这里就略而不论了。

    从上述可知,中国古代学者论梦的成因的优点有三:一是在释梦时强调因果法则,即大都认为梦是有其成因的。这从中国古代学者重视梦的成因的探讨就可看出。东汉王符甚至认为,任何梦,包括一些非常奇特的梦,都是有其成因的。他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故而少无为者矣。”〔15〕这和弗洛伊德坚信因果法则在释梦中的作用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二是视野较为开阔,从不同角度(心理学角度、生理学角度和医学角度)探讨梦的问题。三是初步揭示了梦的生理心理机制。但是中国古代学者论梦的成因也有缺点:第一,论梦的成因有笼统之感,如淫邪发梦说,将各种导致梦产生的致病因素统称为“邪”,而没有将“邪”分为“外邪”和“内邪”,就显得有些笼统。第二,对梦的生理机制认识有一些错误之处。如直至清代王清任之前,中国古代学者多把“心”看作是梦的生理器官,认为“心卧则梦”〔16〕。
, http://www.100md.com
    四、梦的功能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家论梦时,多涉及占梦问题。涤除其中神秘的、乃至迷信的成份和阶级偏见,仅从心理学角度看,占梦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探讨梦的成因;另一是探讨梦的功能。由于梦的成因已在上文论述了,故这里只论述梦的功能。又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家论梦的功能的角度是不一致的,故而这里分开探讨。

    1.医家论梦的功能

    医家论梦功能,主要集中在梦能否反映人的健康状况这一问题上。由于自《内经》开始,中国古代医家多主张淫邪发梦说,认为在一定程序上,梦能反映出人的健康状况,故而中国古代医家在论述病症,尤其是脏腑症候时,一般都会讲到梦象;而要诊断病症,尤其是脏腑疾病时,也多要问到梦象,并会根据梦象而治病。如《内经》说:“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②,……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17〕意即,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其梦中出现的梦象也不同,如“肝气盛则梦怒”。这样,医生就可通过寻问人所产生的梦象,以诊断其身体健康状况如何;若发现其身体存在疾病,就可对症治疗。如医生若了解到某人“梦怒”,根据“肝气盛则梦怒”,就可诊断该人“肝气盛”,于是就会对该人采取“泻之”的治疗方法,因为“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可见,《内经》是主张医家要寻梦治病的,并提出了两条治疗原则:即“盛者泻之”和“不足者补之”。
, 百拇医药
    后世医家多继承《内经》的这一思想。如《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就主张:“……寻其致梦,以设法治,则病无所逃矣。”〔18〕

    必须指出两点:一是“现代生理心理学也认为,人在白天或觉醒时,受到外界大量的刺激信号,使大脑无暇顾及一个疾病初起的微弱信息。另外,大脑对此也能调节。而当人在睡眠状态下,外界的信息输入大大减少,大脑许多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于是,这类潜伏性病变的异常刺激信号传入大脑后,便可能使大脑相应的细胞活动起来,一旦兴奋波扩散到皮层视觉中枢,这里的脑细胞就应激起来,从而就出现各种梦境。”〔18〕可见,中国古代中医寻梦治病的观点,与现代生理心理学的有关观点有类似之处。二是中国古代医家寻梦治病思想有牵强附会之感。如《灵枢?淫邪发梦篇》等中医书,将十二盛与十五不足和梦境一一对应起来,试图根据梦的内容而确定身体的疾病,就有此嫌。

    2.思想家论梦的功能

    思想家论梦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梦是否能预兆吉凶祸福之一问题的探讨上,并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
, 百拇医药
    一是认为梦不具有预兆吉祸福的功能,唯物主义思想家(如王充、王符和王廷相等人)多持这种观点。但在论述方式上有两种:一是用偶然性巧和来解释梦所产生的吉凶祸福后果。这以王充和王廷相等人为代表。如王廷相说:“夫梦中事,即世中之事也。缘象比类,岂无偶合!要之涣漫无据,靡兆我者多矣。”〔20〕二是用心理的预期作用来解释梦所产生的吉凶祸福后果,这比王充等人的观点前进了一步。此观点以王符为代表。王符说:“如使梦吉事,而已意大喜,乐发于心精,则真吉矣;梦凶事,而已意大恐惧,忧悲发于心精,即真恶矣。”〔21〕这就揭示了梦境与吉凶祸福的关系,即人的梦境,有可能会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而影响人的行为。若一个人的情绪易受其梦境的影响,则吉梦易使其产生良好的心情,而凶梦易使其心情变坏,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则必然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吉梦使人万事顺心,凶梦使人事事不如意。

    另一是认为梦具有预兆吉凶祸福的功能。唯心主义思想家多持此观点。如二程说:“刘安节问:‘高宗得傅说于梦,何理也?’子曰:‘其心求肾辅,寤寐不忘也。故精神既至则兆见于梦,文王卜猎而获,亦犹是也。”〔22〕可见二程认为梦有预见吉凶祸福的功能。这种观点应批判。
, http://www.100md.com
    这里要指出,对于梦能否预示将来?弗洛伊德的态度是,“那么梦是否能预示将来呢?这个问题当然并不成立,倒不如说梦提供我们过去的经验。因为从每个角度来看,梦都是源于过去,而古老的信念认为梦可以预示未来,亦并非全然毫无真理。以愿望达成来表现的梦,当然预示我们期望的将来,但是这个将来(梦者梦见是现在)却被他那不可摧毁的愿望模塑成和过去的完全一样。〔23〕从这段话可看出,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可预示将来;如果说梦能预示将来的话,那也只是一种心理的预期作用(愿望达成)。可见,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有类似之处。

    注释:

    〔1〕《论衡?纪妖篇》。

    〔2〕《关尹子?五鉴篇》。

    〔3〕《说文解字注?@①》

    〔4〕《说文解字注?梦》。
, 百拇医药
    〔5〕《墨子集解》卷六,《经上》。

    〔6〕《张子正蒙注》卷三,《动物篇》。

    〔7〕〔20〕《雅述下篇》。

    〔8〕〔10〕转引自《梦的真谛》,[英]查尔斯?莱格夫特著,斯榕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40页,第99―132页。

    〔9〕《周礼注疏》卷二十五。

    〔11〕《列子集解》卷三,《周穆王篇》。

    〔12〕《梦占逸旨》卷二,《感变篇第十》。

    〔13〕〔17〕《灵枢经》卷七,《淫邪发梦篇四十三》。

    〔14〕〔18〕《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虚劳病诸候?虚劳喜梦候》。
, 百拇医药
    〔15〕〔21〕《潜夫论笺》卷七,《梦列第二十八》。

    〔16〕《荀子?解蔽》。

    〔19〕转引自《梦的生活》,洪丕谟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第1版,第10页。

    〔22〕《二程粹言》卷下,《圣贤篇》。

    〔23〕《梦的解析》,[奥]弗洛伊德著,赖其万,符传孝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501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宀下加戕的左半部右加梦的繁体字

    @②原字为火右加艹下加丙

    濒死体验灵魂即将出窍
, 百拇医药
    有过死亡经验的人的感受,科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濒死体验”。纳尔逊医生的研究中心就是证明濒死体验与一种名为快速动眼睡眠的睡眠障碍有密切的关系。在纳尔逊医生调查的志愿者中,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患有这种睡眠障碍的有60%,而那些没有经历过濒死体验的志愿者患有这种睡眠障碍的人只有24%。

    真正死亡的人在临死时会看见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有过死亡经验,又活过来的人的感受却很独特。他们通常会用“灵魂出壳、时空交错、奇异光芒……”等等词语来描述。也曾经有很多人为了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而不惜冒着死亡的危险亲身体验这种奇妙的感觉,也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凯文·纳尔逊在听过一名患者讲述自己的濒死体验后,开始了对这种现象的了解和研究。在《神经学》杂志上,纳尔逊医生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

    濒死体验与民间常说的“鬼压床”症状

    纳尔逊医生解释说,快速动眼睡眠侵扰通常会出现在人们半睡半醒不能正常入睡或是刚刚醒来但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在一些临床诊断中,某些疾病也会引起快速动眼睡眠,比如帕金森症,还有心肺疾病也会导致这种睡眠障碍。
, 百拇医药
    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视觉,二是听觉,三是身体的感觉。纳尔逊医生在调查中总结了四种现象:在半清醒的状态下,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人或物;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音乐或噪音;感到浑身无力,四肢麻痹动弹不得(睡眠麻痹);突然感到腿或膝盖无力。这四种情况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又伴随出现。这些症状类似于我国民间常说的“鬼压床”。

    经常经历快速动眼睡眠侵扰的人,通常他的大脑中的觉醒系统很容易被激发。在遇到危机情况时,觉醒系统就会导致人们出现类似于在快速动眼睡眠侵扰时的感觉,这时觉醒系统会让人们有超常的警惕,并伴随其他的幻觉。就好像当人们熟睡进入梦境时,突然醒来,但并不完全清醒,而梦境依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遭遇过车祸的幸存者

    为何通常都感觉到自己灵魂出壳

    濒死体验中出现的各种元素都可以用快速动眼睡眠侵扰来解释。一些遭遇过车祸的幸存者,通常都感觉到自己从身体分离出来,就像是灵魂出壳。纳尔逊医生指出这种分裂是心理上的分裂。幸存者的觉醒系统增强,产生超常的警惕性,并且会感到周围的东西都在加速,图像也很清晰。这种对危机做出的心理分裂,更像是幸存者减少对危机的恐惧而产生的反应。这种非病态的心理分裂通常出现在人们受到外伤时。但也有研究显示,在人们出现脑部缺血时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 http://www.100md.com
    根据1990年一位同样做濒死研究的学者欧文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在他调查的58位有过濒死体验的患者中,都回忆说他们相信自己就在死亡边缘。但事实上,其中28位确实是在病危状态下,而另外的30位并没有到医学上界定的病危状态。

    对这组患者的各项调查都非常的相似,其中不同的一点就是,28位经历病危的患者都看到了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患者的视网膜缺血期间,快速动眼睡眠机制促进了视觉活动。视网膜缺血5秒到8秒以上,大脑皮层其他功能依然能够活动。虽然视网膜收不到外界信号,出现暂时失明,快速动眼睡眠侵扰使得大脑出现梦境,就好像眼睛尚能看到东西。

    濒死体验是否因脑部受损引起,

    目前还不能下结论

    纳尔逊医生表示,虽然快速动眼睡眠可以解释濒死体验现象出现的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他说:“我们不是说快速动眼睡眠可以解释一切,但我们知道这是很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这是我们首次对濒死体验提出的明确的解析,这才是最重要的。”对此进行的调查应该针对一些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的幸存者,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记忆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很多研究,都是故意寻找神经系统曾经受到伤害但已康复的人们进行的。
, 百拇医药
    纳尔逊医生指出,濒死体验并非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并不罕见。接下去的研究病例重点将放在心脏病患者身上,在他调查的病例中,心脏病突发而被救活的病患中有10%有过濒死体验。另外年龄小于60岁的人和氧分压(注: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较高的人更加容易出现濒死体验。

    ■相关知识■

    什么是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英文: Near 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是当人们遇到危险(如车祸、突发疾病等)时的一种反应,在感知、情感等方面有几种超常的基本感觉,比如感觉时间改变、生命回顾、心情超常的平和、欣喜,甚至“意识到死亡”等,每一种感觉对每个个体都是独一的,可能同时出现,没有普遍性。个体的感觉也通常因年龄和文化的不同而不一样。

    在一些患者提供的个案中,显示濒死体验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无意识行为。同时在人们遇到危险时,无论神经是否受到伤害,濒死体验都是有可能出现的。通常情况下,出现濒死体验的人都是处在身体局部缺血或缺氧抑或是两种情况都有的状态下。, 百拇医药(asd-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