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0608
医疗纠纷心理成因与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1日 《现代护理报》 2007.08.31
     近年来,各地医院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复杂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多数医疗纠纷的产生与医患双方不良心理有关: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患方对医院不切实际的要求,以及医患双方本身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才是矛盾、事故产生的根源。故明确医疗纠纷发生的心理原因,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干预,这对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非常关键。

    医患双方不良思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医护人员不良思想分析

    医尊患卑,医护人员瞧不起患者。在当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对于首先居于弱势地位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往往产生轻视患者的不良思想,进而服务态度冷淡,最终可以引发因服务态度不好产生的医疗投诉。

    唯利是图,产生收取患方红包等不良经济动机。受医疗行业的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护人员收入不足,就可能将收入来源转向患方。
, http://www.100md.com
    好逸恶劳,部分医护人员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不少医护人员考取了初级执业证书,工作稳定后就开始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因此其医疗、护理水平停步不前,技术服务技能欠缺,难以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就医要求。

    处处小心的对患者设防,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经历过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的医护人员,往往在心理上留下了“后遗症”,于是处处对患者及家属设防,由此就破坏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性。

    2.患方不良思想分析

    出于对医学的无知,患方往往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病人的病情治疗后没有进展,或反而加重,或病情突然恶化死亡的,患者就会觉得是医护人员没有尽到职责,是医院的责任,因此就会聚众闹事,要求赔偿。

    患方存心医闹,企图索赔发财。当前社会舆论一味偏向患方,认为患方处于弱势地位,盲目同情患方,将医疗纠纷责任推向医院。个别患方心生不良动机,欲趁机索赔发财。
, 百拇医药
    部分患者以前就医遭遇过不愉快经历,由此留下敌对、怀疑的“后遗症”。当其再次就医时便对所有医护人员都持一种敌对、怀疑的态度,例如质疑医生的诊断和处方,不配合医院诊治工作等。

    医患双方不健康心理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情况。国内学者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表明:医护人员总体上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偏执高于常人。其中急诊科及一线医护人员心理问题最突出。医护人员可谓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而心理问题往往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工作效率下降,从而为医疗失误埋下隐患。

    工作压力大导致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医护人员每日都要面对大量的医护任务,而且往往因为工作而导致生活缺乏规律。长期在高压力环境中工作,将严重影响医护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干预、调节,最终会引发多种身心疾患,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从而累及医护人员的从业质量。
, 百拇医药
    应激工作导致医护人员职业疲倦,引发心理问题。工作应激导致医护人员生活规律被打乱,睡眠不足,以致身心疲惫,部分医护人员难免产生职业疲倦,产生抑郁、烦躁等心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从而影响诊断治疗。

    2.患方的心理问题

    患方转悲痛为愤怒,并迁怒到医护人员身上。在疾病的打击下,患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患者亲属在患者病情恶化、手术失利导致死亡时往往就会出现精神崩溃,悲痛欲绝的现象,接着容易转化为愤怒,进而迁怒医护人员,将责任冲动地推卸给医院,同时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因经济损失,部分患方表现得郁郁寡欢。疾病发生的同时,患者及其亲属也同时承担着相关费用。当前不少地方医院的医疗费用偏高,患方在对疾病发生担忧的时候也对医疗费表示了明显的担忧。一旦医疗、护理上稍有失误,就很可能给了患方心理发泄的机会。

    陌生环境让患方出现适应问题。患方来到医院需要适应的内容较多,众多的适应内容往往让患方产生焦虑、抑郁、敏感、恐惧、孤独、无助等心理体验,进而易与医护人员争吵,破坏病房设施等。
, 百拇医药
    患方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部分患者希望医护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疾病上,同时对同房病友、周围事物则漠不关心。这种患者对医护人员非常敏感,若不能满足其预期需求就认为是服务不好,进而出现因小事而投诉的行为。

    医患双方的心理干预与预防措施

    1.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加强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并有助于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习惯。

    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训练。首先要充分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制订从业心理健康准则,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

    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医护人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足够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在精神医学面前,身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同样也应被视为“患者”给予帮助,并针对现实情况起草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并提交给医院决策部门。
, http://www.100md.com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医护人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不应该影响到自己工作,更不应转移到患者身上。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和科室、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以提高医护人员自我控制情绪、认真工作的主动性。

    2.对患方的心理干预

    初次见面,用微笑和热情取得患方信任。初次和患者见面,医务人员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应该表现得足够的随和,平易近人。医务人员与患方建立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医疗事故发生后患方的情绪恶化。

    给予心理援助体现医院的公益性。重症患者家属来到医院初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疗法、疏导疗法等安慰患方,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较快的恢复心理平衡,有助于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促进医疗项目的顺利开展,更可以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 http://www.100md.com
    有技巧的履行患方的知情权工作。患者进入医院进行系列检查诊断后,医务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特点,治愈率,手术的风险性等,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在出现医疗事故后一时接受不了,遭受强烈的精神打击,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行为。在出现患者死亡等情况时,知情告知应让患方逐步接受现实,避免一次告诉让患者遭受重大精神打击而导致精神伤害。

    对患者开展知识援助,提高理智应对能力。一是运用认知领悟疗法的原理,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向患方解释说明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于患方可能存在医学误解的地方予以澄清,以帮助患方理智的认识医疗事故的发生。专家在做这项工作时需要遵循简短、通俗的原则。其次,可向患者提供法律支持,让患方在医疗纠纷发生后能够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避免过激行为发生。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阮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