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2341
德艺双馨 大爱无疆——记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李孔定先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03期
     罗建 沈其霖

    在川西北地区,有一位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与景仰的鸿儒大医,他就是绵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李孔定先生。李老虽已八十有二,但仍是孜孜不倦地在中医药园地辛勤地播种、耕耘,以其精诚之志和爱民之心感动着、感染着许许多多的同仁和百姓大众。

    矢志岐黄施仁术 德艺双馨称良医

    李孔定先生1926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17岁的李孔定始任乡村小学教员,因目睹旧社会农民贫病交加而又缺医少药的现状,激发了他弃教从医、济世活人的志向,并开始自学中医,遍拜乡里名医,受益良多。1951年悬壶桑梓,数年之间,名震一隅。

    1956年,李孔定考入重庆中医学校专修班,受任应秋、胡光慈等名家的亲自教诲和指点。1958年学成回乡,调县卫生进修学校为中医轮训班主讲《内经》、《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深得学员赞赏。课余,则到城关诊所应诊,已经成为一方医中翘楚,从者如流。1959年秋末,痄腮流行,县城幼儿鲜能幸免。诸医以银翘散为主方进行治疗,效果不显。李老按三型分治:寒型用麻辛附子汤加黄芩、牛膝;热型用加减普济消毒饮;寒热不显型用仙方活命饮,应手取效,医名大振。
, http://www.100md.com
    从医数载,李老寄情于山水之间,埋头草药研究。拜草医为师,拜药农为友,尝百草,辨药性,画药样,做标本。以草药验于临床,每多奇效。特别是对风湿、结核、肠炎、痢疾、肝炎、鼻衄、血崩、带下等病的治疗,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天地,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受一方百姓的高度评价。李老历时4年,编印出版了文图并茂的集400多种草药的川中、川西北第一部《蓬溪县常用中草药手册》和《常见病中草药防治手册》。他被调到绵阳地区卫生局主编《绵阳地区中草药手册》。为了编好这本书,不仅博览群书,还上北川到江油去广元,钻进草药资源无比丰富的大山里,辨识山区草药,收集民间验方,并用于临床实践。耗费了两年多的心血,30多万字近500幅插图的《绵阳地区中草药手册》终于问世。

    李老常说:“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人才可以业医。古往今来,荣极当代,名炳医林,光照后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德高尚之人。”他主张学医者应当首先熟读并深刻领会《大医精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试愿普救含灵之苦”。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才能真诚地为每个病员服务。在他50多年的医疗工作中,对所有病员均一视同仁,有求必应。无论每天有多少求诊病员,他都认真负责地接诊。退休后对上门求治者,也从不推诿。虽已高龄,医名显赫,仍一如既往,乐此不疲。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义务诊治了大量病员,从未收取病人报酬。对于经济困难者常常解囊相助,为病人支付药费,并经常亲自上山为病人采草药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 百拇医药
    博极医源穷灵素 诗词歌赋有鸿文

    李老认为:学习中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厚古尊今,不拘门户,才能开阔胸襟,启迪思维,才是科学发展的态度,才是事业成功之路。

    其初学医时即熟读陈修圆“医书十六种”,后攻“四大经典著作”及叶、薛、吴、王诸家著述,尤其佩服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对其《温病条辨》领悟较深。他深知,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必须熟谙经典,融会各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因此,他在遵从老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文、史、哲、易,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并广泛收集古今名医验案和民间验方偏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整理提高,为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般人学习《黄帝内经》,是很少去钻研艰深玄奥的“天元纪”、“六微旨”、“气交变”等几篇运气学说大论的。李老则不仅把《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研究得十分熟稔,而且还把《圣济总录》、《普济方》、《类经》、《医宗金鉴》、《素问玄机原病式》等历代典籍中的运气学说搞得通透明了。对于现代医学知识,李老不但不排斥,而且虚心学习,其目的是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http://www.100md.com
    李老一生布衣粗食,生活俭朴。藏书读书,是其人生的主要乐趣。走进他的住宅,两间房屋的书柜里有序地排满了各种有关工具书、经典中医著作、现代医学名著以及文史哲学之类书籍4000余卷,俨如一个小图书馆。无论严寒酷暑,除接待求诊者和来客外,朝夕研读,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把时间全用在读书和写作上。他已先后编写出版《温病三字经》、《新编药性歌括》、《绵阳市现代名医录》、《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8部医著,参编《中医奇证新编》、《中医精化浅说》、《长江医话》、《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证卷》、《重审十分反》、《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中医自然疗法》、《中医治学经验》等14部医著,审定全国中医中专教材《古典医著》和医著《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4部医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2篇,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

    呕心沥血传薪火 桃李满园誉杏林
, 百拇医药
    李老是中医临床家,更是中医教育家。从事中医教学50余载,从县卫生进修校到地区中医学校,从中医函大到中医高研班,他先后培育杏林新秀上万人,不少已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他常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导学生学习过硬的本领,要求学生“为医要有三要:理论要深,临床要精,医德要高”。并指出“基础要坚实,收获勤与思,业精于实践。此三点是治学之道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只有熟读和精思,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达到学术上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他强调学生不仅要深研中医经典著作,而且要博览文史哲学诸书,还要研习古今名家著述、医案和现代科技知识,借以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高医技水平。这些思想,在他整个办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在绵阳中医学校主管教学工作期间,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执教。要求教师除严格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纪律,强化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外,还采取抽背、默写课本重点内容、专题讲座、知识和技能竞赛、临床见习、床旁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诊治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树立良好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惟一的重点中医学校,立下了汗马功劳。
, http://www.100md.com
    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是李孔定多年的一块心病。1990年,李孔定被确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之一,首批带教了张耀、景洪贵两名高徒。要求他们必须精理论、会看病、能教学、懂科研,两人后来都成为了四川省名中医。1995年6月,已经古稀之年的他“自知年事已高,可眼睁睁的看到中医阵地日趋萎缩,真是揪心,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良心有愧!”毅然以市政协副主席身份向时任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冯崇泰递交了以培养中医高级临床人才为主的五条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为此每年拨出40万中医专款支持发展中医事业。

    1997年,他再次被确定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遴选谭亚萍为学术传人。为了在有生之年给绵阳培养更多中医高级人才,他主动要求扩招高徒,开办中医高级研修班。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该班于同年7月正式开学。

    李老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成功之道,一曰吃苦,二曰吃亏,三曰持之以恒。舍此别无他途。”他通过兢兢业业做良医、做良师,实现了其人生的最大价值,堪称一代宗师,后学楷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