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健康教育
编号:10361745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健康教育原则

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学习原则。

1.科学性 健康教育无论正面宣传或反面举例,都要求实事求是地真实反映事物原貌。传授科学知识,不能有半点感夸张和丝毫含糊,否则会影响科学的威望。

2.针对性 健康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培养卫生习惯的自觉性。

3.启发性 健康教育不能靠强制手段,而要发现人们的健康行为,加以肯定和巩固;发现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加以矫正,鼓励行为改变;启发自觉的健康意识,培养卫生习惯。

4.直观性 形象教育是对人群作健康知识宣传的简捷有效的手段,也是现代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志。直观教育,特别是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提高人群的接受兴趣、理解能力,而且有多快好省的传播效益。

5.规律性 现代教育要按照不同人群的认识、思维和记忆规律来进行。健康教育同样需要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逻辑地推理前后因果,理解地记忆各种卫生保健知识。

6.灵活性 健康教育对象的学识、能力、个性、嗜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按不同层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干预行为原理

现代健康观念不能满足于“无病”的状态,而是主动寻求生活质量的康强行为。调查表明,卫生习惯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表6-1)。

表6-1 山西平顺县中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卫生知识

调查人数

卫生习惯

好(%)

中(%)

差(%)

全知

23

60.87

17.39

21.74

半知

366

24.04

41.26

34.70

少知

137

23.24

40.68

45.99

不知

3

-

66.67

33.73

合计

529

22.68

40.27

37.05

健康教育并非仅仅传播卫生知识,它还需解决其它干扰卫生行为习惯建立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要使教育对象树立促进健康有益的价值观念,形成接受教育的态度,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图6-4)。

图6-4 知—信—行模式图

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转化能否建立,有无实效,主要涉及下列因素:

(一)健康信念

信念,是指个人在自身经历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原则,是与个性和价值观念相联系的一种稳固的生活理想。

在健康教育“知—信—行”转化中,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1988年初,上海“甲肝暴发流行,卫生防疫部门告诫市民:“毛蚶带有甲肝病毒”,有人不信,结果食蚶者发病率是未食蚶者的数倍。可见知识只有在转变成信念之后,才能支配人们的行为。

信念是不同层次复合的“信念结构”。它包括:

1.边缘信念 这是最容易改变的信念,是信念的初级形式,这种信念往往在接受了一个新信息后,就为新信念所取代。

2.权威信念 这是由权威信息影响形成的信念,这种信念对大多数人,特别对权威崇拜者,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谈化,一旦在实践中遇到予盾容易动摇。

3.中心信念 这是最牢固的根本信念,是人们判别信息和决定行动的基本准则。

健康教育需要提供权威信息,促进边缘信念向中心信念转变,分析并利用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稳定的健康信念,建立了健康信念的人群,能更好地接受健康劝导采取保健行为。建立健康信念要特别注意以下五个因素:

1.危害性 同是病毒感染,人们对“甲肝”和“感冒”的预防观念大不相同,事实上“感冒”危害并不小于“甲肝”,需要建立科学的危险感。

2.时间性 通常人们对近期危险重视,对无期危险忽视。“吸烟危害健康”,因没有即时效应而被嗜烟欲望战胜,需要用事实来进行先期教育。

3.信任程度 形象与权威是取得信任的先决条件。同样内容的卫生知识,由专家或由一般人员作宣传,所获得成效就大相径庭。

4.关心程度 人们在有病或无病的状况下,对防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迫切性都不一样。

5.效益程度 一般见效快、收效好的知识容易接受,容易建立信念,相反则不易。

(二)健康动机激励

动机是以满足一定需要,推动或维持人的相应行为的意向。但有动机并不一定有行为。实现有效行为,需要足够的能力和动机强度。譬如宣传戒烟,对常人来说能力上应不成问题,而问题在于动机强度,既戒烟的决心大小。

健康教育的“激励式教育”方法,调节人们的健康动机强度。动机强度高低是由期望值与效价之积所决定。期望值是个体对达到目标的把握性;效价是目标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譬如,在宣传时候强调戒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既使是有很长烟龄和很大嗜烟量的人也可以戒除,可利用真人实例来增加期望值;同时指出吸烟会引起癌症、心血管病和耗费大量钱财,戒烟则可避免“人”、“财”两空的危害,起到增加效价的作用;两方面的共同影响,能增强戒烟的决心(强烈动机)。

(三)行为矫正策略

纠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除个体性持质外,外环境存在两种对抗力量,一种是朝向行为目标发展的压力,称转变力量;另一种是抵制行为转变的反抗力,称抵制力量。这好比是一次压迫弹簧的物理实验,由于力量对比和实验手段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结果:①当转变力强,抵制力弱时,行为朝目标转化;②当转变力弱,抑制力强时,行为负向转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③当转变力与抵制力相当,则不产生行为转化,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健康教育运用“力场论”形成健康教育的三种行为矫治的基本策略(仍以宣传戒烟为例):

1.向吸烟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好处,增加转变力。

2.剖析吸烟者不愿戒烟的各种“理由”,消除其抵制戒烟的心理防线,削弱固守陋习的抵制力。

3.第一、二策略联合运用。

在健康教育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大规模卫生运动多实施第一策略,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其缺点是抵制力仍然存在,一旦转变力放松或中断,人们就会恢复原先的习惯行为,所以转变是暂时性的。第二策略,从人们的观念上削弱了抵抗力,便“旧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小,健康行为持久。但因为是说理疏导,耗时间费精力,短期效应不明显。最好的策略当然是第二种,需要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卫生运动日常保健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健康教育的传播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教育,需要及时有效地把保健知识和卫生信息告诉公众。传播是基本手段。

传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际间通过特定渠道的信息交流。它分为“个体间传播”、“团体间传播”、“大众媒介传播”三大类。通常所说的传播多指第三类,亦叫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其特点是:①受传播者众多、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受益面广;②由专门机构(电台、电视台、报社等)进行,质量好,信任度高;③一般讲,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非直接联系。日本曾做过一次“妇女乳房自检知识调查”,在知道自检方法的人群中,61.5%是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的介绍而获得的;仅5.1%是由医生辅导的,可见大众传播效益之高。

传播是“知—信—行”转变的一个环节,传播效果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成败。传播是一门综合学科;社会、经济、心理诸方面因素都要影响传播效果。开展健康教育,要掌握传播学理论和传播技巧,并控制好传播的各项基本要素。

(一)传播者

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这是由经验形成的。如由一位医学教授或一位学生作同样内容同样水平的保健知识讲座,听众听前的积极性,听时的注意力和听后的记忆程度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心理定势作用。

健康教育的传播,也要重视传播者威望与专业水平,这往往与传播效果成正比,选择有学术声誉者,通过专业水平高、信息准确可靠的传播机构开展教育,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二)信息

健康教育要做大量的信息传播。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从反面剖析,消除“抵抗力”,与正面教育的“转变力”相比,其实更具有持久性。

健康教育的正反论证还应合理安排。简短的宣传,宜“先正后反”,开门见山摆出论点,使论点先入为主产生“初始效应”。若长篇的教育,又宜“先反后正”,最后强调论点,产生“近因效应”。

恐惧感大小与动机强度或行为多少成正比(表6-2)。真实地利用了恐怖信息,强化危害意识,能使信息在受传播者的头脑中得到深化,促发保健动机和行动。

图6-2 破伤风危险性认识与预防接受的态度和行动

危险程度

接种注射动机(用7级量表)

接种人数比例(%)

高度恐惧组

5.17

22

低度恐惧组

4.73

13

对照组

4.12

6

(三)传播形式

“大众传播”是单向式传播(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传播者),传播两极无直接联系。传播者一般无法知道效果,也无法接受传播者需求或反应并据以改进信息质量或增减信息量。但由于它具有效率优势,仍是大规模卫生舆论宣传和常规保健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个体传播”和“团体传播”是双向式传播(图6-5)。这类传播沟通受到传播者对传播者的反馈联系,有利于及时调整传播效果和满足传播者的要求,使教育更富针对性。但是,由于局限于个别和少数人之间的交流,效力范围远小于单向式。这一方式适合健康咨询、专题讨论等场合。

图6-5 双向传播形式示意图

(四)受传播者

不同职业、文化、民族、性别的受传播者,他们按照各自的受好选择健康教育的信息,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不同。对于自我需要或很感兴趣的信息才接受,称为选择性接受;对于某一信息,因原有认识不同,理解和评论的程度不一,对已经理解的认识,评价一致的多易接受,反之不接受,称为选择性理解;对各种易于理解和实践的信息,或稍有了解的信息,最易接受,记忆牢固,称为选择性记忆。

四、健康教育的系统格局

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全社会,需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这项教育需要立足社会整体,把人、物、环境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并协调每个层次每个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求得卫生决策的最优化,实现社会健康的总目标。把健康教育看作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

健康教育的系统化管理,主要有两大内容。

第一,根据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按不同层次规划出总体格局,如图6-6所示。

图6-6 健康教育的总体格避

第二,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对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编序和同步协调,制定最佳的系列化教育方案。如表6-3所示。

图6-3 健康教育的系列形式

系列

口头
(1)

文字
(2)

形象
(3)

影视
(4)

戏剧
(5)

综合
(6)

传播特征

认知特征

|←双向—|←—————单向—————→|

|←——抽象———→←———直观———→|

目标

|←——一个别咨询——————→|

|←——小规模群体教育————————→|

|←———————大规模群众宣传———————→|

效果

①大众吸引力较低
②具随时针对性,理解力、信任度调节能力
③监督行为转变效力大
①大众吸引力较强
②普及化教育,一般不能判定理解程度和信任水平
③自觉行为转变效率偏低,但一旦转变却持久

实行健康教育的系统化管理,规划出健康教育的总体格局能发挥四大优势:

1.发挥人、财、物的优势 在明确目标、分清层次的条件下,按远近不同的教育规划,合理准备和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场合,最适当的时机,发挥最大的作用。

2.发挥目标方向的优势 在对象确定,任务切实的基础上,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争取理想的效果。

3.发挥系统组合的优势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实现优化组合的互补作用,发挥整体优势。

4.利于科学化评估 实行计划目标化和任务指标化,有利于对健康教育科学化评估。

(选自顾杏元等主编:《社会医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

录入:任媛媛

校对:姬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