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244703
抗青光眼术后的浅前房缩合征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
     作者:鲍 斌

    单位:广西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 桂林 541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80158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出现虹膜、晶状体和角膜内皮相贴,虹膜前后及虹膜周边粘连,白内障进行性发展,角膜内皮和基质层混浊,以及继发恶性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炎称之浅前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又比较严重的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视功能丧失,现将笔者诊治浅前房综合征14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14眼,年龄皆为50岁以上,男5例,女9例,左眼7眼,右眼7眼。术前均为持续性高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收治后均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或小梁切除术。术前均采用降眼压治疗,术前平均眼压3.12~4kPa,浅前房的原因:房水渗漏过盛6眼,脉络膜脱离2眼,结膜瓣破裂2眼,反应性虹膜炎3眼,恶性青光眼1眼。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对前房延缓形成的处理,均先给予睫状肌麻醉剂,甘露醇及皮质类固醇等局部和全身用药,并加压包扎等,其中12眼给上述药物治疗7~14天,前房恢复2眼。结膜瓣哆开漏水进行结膜修补术,加压包扎后前房形成。3眼因虹膜睫状体炎,晶状体前后粘连,经滴用阿托品眼液,复方托品胱胺滴眼液,口服地塞米松,消炎痛等,第7~9天前房形成。术后8眼有晶状体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混浊加重,视力不增加或下降,14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或基质层混浊,有1眼前房形成后又消失,经处理后前房形成又消失。瞳孔不大,考虑为因手术创伤或操作不当使前房与睫状体上腔沟通所致脉络膜脱离,给予用结膜下注射阿托品,新福林双眼加压包扎,卧床休息,用甘露醇滴注,每日1次,术后第10天前房形成,1眼因术后浅前房继发恶性光眼发生。但经采用上述保守治疗最终控制眼压,前房恢复。

    2 讨论

    抗青光眼术后出现的浅前房综合征始于前房延缓形成,按Spact分类:抗青光眼术后1天前房未形成或形成后数天又消失者均定为浅前房。浅Ⅰ度为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为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束壁未与角膜相贴;浅Ⅲ度为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和晶状体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有人报告,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为15.4%[1],也有报告高达64.52%[2],这与青光眼术前高眼压及术中眼压下降速度过快有密切关系[3],其他原因,如结膜瓣渗漏、巩膜瓣愈合不良、滤过口过大造成引流过畅。还有睫状体脉络膜炎使其分泌功能减退,房水生成减少而出现浅前房,再则因术中眼压下降过快至脉络膜血管扩张渗漏致脉络膜脱离,手术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 百拇医药
    前房延缓形成可引起晶状体与虹膜后面紧密相贴,瞳孔阻滞造成房水滞留于晶状体后面,眼后压力增高,虹膜—晶状体隔前移,前房普遍变浅甚至引起广泛周边前粘连,若晶状体,虹膜和角膜相贴,则造成角膜内皮损害,角膜基质层水肿混浊等浅前房综合征的主要表现[4],若进一步发展则继发恶性青光眼,所以早期处理十分重要,本组除2眼进行巩膜瓣加固缝合结膜瓣修补术,其余12眼,包括2眼脉络膜脱离及1眼恶性青光眼均采用药物治疗成功,最终眼压正常,前房恢复。药物治疗包括:术眼加压包扎防止渗漏;皮质类固醇及散瞳以减轻炎症和瞳孔阻滞,高渗剂可减少玻璃体容积和脉络膜上腔的液体而使前房加深等,而手术治疗则应在保守治疗无效时进行。特别当眼部炎症较明显、滤过泡不良、角膜混浊时,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滤过口大应行滤口修补术,巩膜瓣加固,结膜愈合不良则应行结膜切口再缝合,脉络膜脱离须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气,前房形成术等。

    为避免浅前房综合征的发生,术前应积极控制眼压,术中让房水缓慢流出,切口宜偏后,滤口大小要适宜,巩膜瓣对合良好,结膜瓣缝合严密,术后合理使用散瞳剂,防止虹膜后粘连,防止睫状环阻塞和瞳孔阻滞,恢复前后房交通,促进前房形成。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黄佩刚,张琦.340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的临床及预防前房恢复延缓的初步体会.眼科新进展,1992;12(4):17

    2 石浔.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3):178

    3 赵军民,李建民,青光眼急诊手术如何预防前房形成迟缓.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5;17(4):309

    4 周文炳,主编.临床青光眼.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0

    收稿日期:1997-09-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