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09666
花类中药的药性特征初探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孙大定 谭德福

    单位: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中医系(宜昌 443003)

    关键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990131

    花类中药的临床开发与应用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对花类中药的药性理论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以现行《中药大辞典》[1]为依据,以所载162种花类中药(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1 花类中药的来源及药效范围

    在162种花类药物中,尽管其科属来源分布较广,但从其植物的种类结构看,仍以草本植物所占比例最高(71种,占43.8%。其中多年生草本44种,一年生草本25种,水生飘浮草本2种)。其次是灌木(47种,占29%。其中落叶灌木28种,常绿灌木17种,攀援灌木2种)、乔木(25种,占15.4%。其中落叶乔木21种,常绿乔木4种)、藤木(19种,占11.7%)。
, http://www.100md.com
    花类中药的药效范围亦分布较广,其中以清热、解毒药所占比例最高(48种)。依次是凉血、止血药(31种)、止咳平喘(28种)、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各22种)、健胃和中(21种)、解毒止痢(泻)(20种)、疏肝理气(19种)、调经止带(18种)、养血安神(16种)、利水渗湿(15种)、疏风解表(9种)、平肝熄风及清肝明目(各8种)。从这几类药效分布情况看,在总体上体现了花类中药所特有的“轻扬升散”之特点。这与传统理论是一致的。但亦值得提出的是,具“沉降”之性的花药亦不乏其例,仅“止咳平喘”、“利水渗湿”及“平肝熄风”三类花药就达50余种,并非“唯旋复花独降”。

    2 花类中药与性味、归经的关系

    花类中花在寒、热、温、凉(平)四性的属性方面,寒(凉)性(68种)多于温(热)性(43种)。平性(15种)居两者之间。在毒性方面,明确标有大、小毒者仅6种,占花类中药总数的3.75%。说明花类中药大多药性较为平和,临床开发、应用面广。在“五味”方面,则以辛味所占比例最高(49种)。其次是苦味(44种)、甘味(43种)、酸(涩)味(26种),以淡味(9种)最少。在归经方面,以入肺经(43种)最多。依次是肝经(33种)、大肠经(20种)、心经(17种)、肾、胃经(各11种)、脾经(8种)、小肠经(7种)、膀胱经(3种),以入胆经(1种)最少,三焦经为零。总体上就脏腑而言,入脏多少入腑;以三焦而论,则入上焦者居多。由此可见,花类中药的“轻清宣畅、善走上焦”之特点,除了它本身的质地(轻)及所含化学成分(挥发油等)的药理作用外,与其性味、归经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百拇医药
    3 花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花类中药的性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其主要化学成分,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是含甙类、生物碱成分(58种);二是含挥发油成分(26种);三是含氨基酸、有机酸成分(20种);四是含糖类成分(13种)。其中挥发油及甙类成分的“刺激性辛辣味”,是构成辛味花类中药味感的物质基础;而生物碱成分则是构成苦味花类中药味感的基本来源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花类中药的清热解毒、解表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病毒及退热作用方面。如金银花、菊花(野菊花)、金莲花、辛夷花、蔷薇花、玳玳花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炎作用[2]。其中金银花不仅对流感病毒、疮疹病毒作用强,而且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以及多种皮肤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4];菊花亦具有镇静解热作用,其浸膏制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并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5]
, http://www.100md.com
    其活血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方面。如从红花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红花黄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等作用[6];蒲黄醇提取物经股动脉注射,能使麻醉狗股动脉血流量增加,外周阻力系数平均下降62.7%[7]。静脉注射相当于生药0.15g的醇提物,使纤颤急心冠脉流量增加43%[8]

    其平肝作用,主要表现在降压、降脂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方面。如红花煎剂及乙醇提取液等,均可降低动物血压,且持续时间较长[2];有人用蒲黄进行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初步证明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并在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方面亦有一定作用[5]

    其止咳平喘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方面。如满山红乙醇或水提取的各种制剂和挥发油均有止咳作用。实验表明,家兔静脉注射满山红醇浸水溶液,可直接对抗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达到平喘效果。若经胃给药,则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2];又如款冬花,为温肺止咳之佳品,其煎剂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5];洋金花生物碱则具有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仅能使其痰量减少、痰液变稠,而且能增强其排痰功能,使痰液容易咯出[9]
, 百拇医药
    其镇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面。如洋金花、闹羊花、合欢花、鸡蛋花等。如洋金花所含东莨菪碱具有双相性的中枢调节作用。近年来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东莨菪碱通过抗肾上腺素能作用,产生镇痛和加强度冷丁的镇痛作用[10]。并能使实验大鼠的痛阈升高42~80%[11]。又如合欢花,具有镇静、安眠及镇痛作用;鸡蛋花水提取液则对兔、豚、猫、小鼠等动物具有非特异性的解痉及局部麻醉止痛作用[2]

    其疏肝作用,可能与促进胆汁的分泌作用有关。如玫瑰花、佛手花、白梅花、茉莉花等,为常用疏肝解郁之佳品。其中玫瑰花所含挥发油(玫瑰油)成分对大鼠有促进其胆汁分泌的作用[1]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224
, http://www.100md.com
    2 冉先德。中华药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3:97~1412

    3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中草药对呼吸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新医药学杂志 1973;(1):26

    4 张家栓。黄芩、金银花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新医学 1975;(3):155

    5 周金黄,等。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38~226

    6 沈翠娟。红花的研究。山西医药杂志 1979;(1):46

    7 徐启福,等。蒲黄的实验研究。湖南医药杂志 1978;(3):45

    8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蒲黄的实验研究。湖南医药杂志 1976;(2):48

    9 阴键。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513

    10 卞春甫,等。东莨菪碱及其类似物的中枢作用的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 1981;(2):139

    11 洪庚辛,等。东莨菪碱镇痛作用研究。生理学报 1984;(2):149

    (1998-11-04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