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8017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1期
     作者:张宪南 缪 佳 李 迎 黄映红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一医院(长沙 410008)

    关键词:心肌梗塞;药物疗法;尿激酶;老年人

    湖南医学990108 对1992年2月至1997年2月收治的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别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和非溶栓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年龄≥60岁;②胸痛持续30 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③心电图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 mv;④发病24 h以内;⑤无溶栓禁忌症。

    1.2 一般资料 59例老年AMI中应用尿激酶治疗(A组)25例,非溶栓治疗(B组)34例,男19例,女15例。两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栓塞部位以及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且有可比性,基本情况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附表 A,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组别

    n

    平均年龄

    危险因素

    梗塞部位

    并发症

    0项

    1项

    2项

    广泛前壁

    ≥2处

    1处

    心律失常
, http://www.100md.com
    心衰

    休克

    A组

    25

    67.1±6.4

    6

    12

    7

    5

    7

    18

    9

    7

    1
, http://www.100md.com
    B组

    34

    69.5±7.2

    7

    22

    5

    11

    13

    21

    14

    5

    4

    1.3 治疗方法 A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尿激酶(天普公司产)100~15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然后皮下注射肝素5000~7500万U,每天2次,共3 d,口服阿斯匹林0.3 g/d,3 d后改为0.1 g/d。B组行AMI的常规治疗。
, 百拇医药
    1.4 观察项目 ①溶栓前查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溶栓后次日复查;②溶栓前做12导联ECG。溶栓后即刻、1,2,6,12,18,24 h复查ECG,若为下壁梗塞则加做V3R~V5R导联,溶栓前、后及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及ST段变化;③胸痛减轻情况;④入院后即刻、6,12,24,48 h检测血清心肌酶;⑤观察有无出血现象;⑥8周病死率。

    1.5 再通判定标准 ①溶栓后2~6 h胸痛消失;②ECG 2~6 h ST段回降>50%;③血清CPK酶峰值提前在发病后15 h;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 h为早期再通,6 h为延迟再通,具备上述4项中2项以上为再通,但仅第1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定再通。

    2 结果

    2.1 冠脉再通率 见表2,A组早期再通9例(36%),延迟再通5例(25%)。B组早期再通、延迟再通各1例(2.9%)。总再通率A组(56%)明显高于B组(5.9%),差异有显著性(χ2=18.30,P<0.005)。
, 百拇医药
    2.2 胸痛发生情况 溶栓治疗3 d后仍有胸痛者,A组4例(20%),B组16例(47.2%),A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

    2.3 溶栓开始时间与再通效果 溶栓治疗开始愈早再通率愈高。发病2 h 5例全部再通,6~12 h 6例再通,且与2 h相比差异无明显(P>0.05),0~12 h与12 h以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4 危险因素,梗塞部位对再通效果的影响 无危险因素6例均未通,危险因素1项再通8例,未通4例;≥2项再通5例,未通2例,提示危险因素越多者再通率高。梗塞部位1处,再通13例,未通5例,≥2处再通1例,未通6例,以1处梗塞再通率较高。

    2.5 8周死亡率 A组死亡2例,B组死亡10例,两组死亡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

    2.6 出血 A组发生瘀斑2例,消化道出血1例,但未造成死亡。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溶栓治疗的时机选择与效果 老年人AMI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成年人,且溶栓治疗不及非老年人疗效好,但用溶栓导致的病死率降低的绝对值衡量,年龄越大,病死率的降低相对越多[1],与本组结果一致。因此老年AMI若无溶栓禁忌症应积极开展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AMI初期的栓子主要由血小板构成,且脆弱易于迅速溶解,而最后的阻塞性栓子富含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大量的血小板,溶栓效果差。研究[2]表明在剥夺心肌氧供后的数秒内心肌细胞即开始变化,数小时内可使心肌细胞大量丧失,因此初期的100 min是治疗得益的最佳时间。GISSI-Ⅰ试验结果,在症状出现1 h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47%[2],因此争取时间对治疗效果有极显著的影响。少数病人晚期溶栓仍能再通,可能的机理为[3]:①冠脉阻塞的时间难以确定,常把疼痛开始作为发作时间,实际为心绞痛;②侧支循环的血供延缓了发生心肌坏死的时间;③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是一动态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3.2 危险因素、梗塞部位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老年人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伴有其它危险因素则是溶栓治疗的强指征。对具有2个以上因素的AMI死亡危险性越大,溶栓治疗的冠脉再通疗效也越大[4]。本组资料中具有2项以上危险因素的再通高于1项以下再通,可能与危险因素造成冠脉内膜损伤的程度及血栓构成的成份有关,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梗塞部位则以单处梗塞的再通率高于2处以上梗塞,且在单处梗塞中前壁再通(8例,61.5%)率,高于下壁(5例,38.5%),可能与前壁受累的左冠状动脉比下壁受累的右冠状动脉内径略粗,药物浓度相对较高,溶栓疗效较好有关。

    参考文献

    [1] 牟善初,李小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华老年人医学杂志,1996,15(1):3~4

    [2] 吕利雄译.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指征的扩大. 国外医学 . 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22(3):150~152

    [3] 吉玲节译.心肌梗塞6小时以上患者的溶栓治疗.国外医学 . 心血管疾病分册,1993,20(3):70~71

    [4] 叶 平,牟善初.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1):58~60

    (19971024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