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3121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120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
     作者:方广元 龙善曾 戴兆玉 李 赞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方广元 龙善曾 戴兆玉 李 赞)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164

    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认识,鉴于脾切除可使病人长期处于凶险性感染的危险中,加之辅助检查及危重病人监护设施的加强,临床对脾损伤的处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即最大限度保留脾脏或脾组织,以保留脾功能,因此出现了各种保脾手术,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临床实践证明,非手术治疗同样可达到保脾目的,国外近年来报道采用非手术治疗保脾的比例逐年增多[1,2],有替代脾修补术的趋势。我院从1993年6月~1998年6月收治脾损伤387例,非手术治疗1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全部脾损伤病人387例,男291例(69.1%),女96例(30.9%)。平均年龄34岁(3~71岁),其中93%在16~71岁。损伤原因以直接暴力致闭合性损伤为主占97%,其中车祸伤67%,高处坠落、重物打击23%,人为暴力伤7%,医源性术中损伤1%,开放性损伤仅8例2%。脾损伤程度按姜洪池、乔海泉[3]脾损伤分级标准,Ⅰ级27%、Ⅱ级29%、Ⅲ级24%、Ⅳ级20%。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为8.2(范围4~12.4分),手术治疗组平均为23.4(范围9~42分)。合并损伤情况如表1。

    1.2 对象 非手术治疗120例(31%),其中男83例,女37例;手术治疗267例(69%),其中脾切除250例(65%),脾修补17例(4%)。非手术治疗病例,均经B超、CT检查确诊,B超动态观察。非手术治疗条件:①按姜洪池脾损伤分级标准为Ⅰ或Ⅱ级;②腹腔穿刺抽不到或抽得血液少于1ml;③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稳定;④腹腔内其它脏器没有需探查的严重损伤;⑤年龄小于60岁;⑥神志清楚。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观察腹痛程度、范围变化,定期检查腹部体征,定期B超、CT检查随访,必要时腹腔穿刺,动态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胃肠减压,禁食,补充液体、营养、电解质,必要时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常规给予静脉点滴止血敏2.0~3.0/d、6-氨基己酸0.4~0.6/d、维生素K\-120mg/d、肌肉注射立止血1~2克氏u/d等。如有继续出血表现应及时中转手术。

    表1 脾损伤合并伤情况 组别

    肋骨

    骨折

    肾挫伤

    长骨

    骨折

    血胸
, 百拇医药
    颅脑

    外伤

    腹内其它

    脏器破裂

    休克

    发生率

    非手术组(24%)

    19%

    9.2%

    7.5%

    6.7%

    2.5%

    0%
, 百拇医药
    0

    手术组(66%)

    51%

    18%

    49%

    23%

    21%

    6.5%

    26%

    2 结 果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120例,占同期脾损伤31%,本组未输血或输血少于400ml。手术组平均血1200ml,死亡13例(4.9%),其中9例死于脑外伤,4例死于严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非手术组死亡率为0,无休克病人,较手术治疗组休克发生率26%为低。非手术治疗成功率94.2%,失败7例,均行脾切除术治愈,非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17天(11~23天),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8.2,手术组平均住院21天(10~68天),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为23.4,非手术治疗脾损伤分级Ⅰ级87例,Ⅱ级33例,出院随访6个月~5年无并发症。两组的住院天数(17∶21)、死亡率(0∶4.9%)无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8.2∶23.4,P<0.05)、入院时休克率(0∶26%,P<0.05)和费用以非手术治疗组较低。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在缺乏影像检查的早年就已开展,实际上当时部分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例的病例,由于生命体征平稳,腹腔穿刺不能抽到血液而漏诊,其中部分病例未经手术治疗痊愈。但因缺少必要的辅助检查及危重病人监护设施,早年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风险极大,并发症、死亡率高,而手术治疗相对安全,以致临床形成这样的认识:脾破裂手术治疗最安全可靠,同时由于尚未认识脾脏的功能,认为脾脏可以随便切除,脾切除成为脾破裂确诊后的唯一治疗方式。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认识,鉴于脾切除使病人长期处于凶险性感染的危险中,临床各种保脾手术兴起,最大限度地保留脾脏或脾组织,取得了一定效果,脾切除比例下降。但手术治疗比例太高,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等设备的广泛运用,危重病人监护设施的加强,非手术治疗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本组分析表明,脾损伤病例非手术治疗达31%,并发症少,成功率大于94%,死亡率为0,费用低。由此看来在严密监护下,非手术治疗同样可达到保留脾脏的目的,脾损伤非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已能替代脾修补术。
, 百拇医药
    3.2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适应症 如何选择病人进行非手术治疗,提高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本组资料及文献,我们体会遵循以下原则,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①按姜洪池等脾损伤分级标准为Ⅰ或Ⅱ级,B超、CT动态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脾损伤程度及腹腔积血量。对脾损伤Ⅱ或Ⅲ级,腹腔积血量超过200ml不宜考虑非手术治疗;②腹腔穿刺抽不到血液或抽得血液少于1ml,说明腹腔积血量少,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多次进行;③血压、脉搏、呼吸稳定,此为非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有报道少量输液输血后血液动力学稳定者亦可行非手术治疗,作者认为应持慎重态度;④腹腔内其它脏器无合并需探查的严重损伤;⑤年龄小于60岁,年龄越小越有利于非手术治疗,老年病人脾组织结构老化,弹性蛋白减少,脾被膜变薄,且一旦破裂肌体代偿能力差,非手术治疗危险性大;⑥神志清楚,这有利于观察病情的变化及腹膜炎体征的检查。

    3.3 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以上,监测血压、脉搏及尿量变化,病人必须住入外科危重病人监护病房,定期观察腹痛的范围和程度的变化,定期检查腹部体征,如腹痛加剧,范围增大,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应考虑活动性出血,宜中转手术治疗。定期的B超、CT复查,可以动态观察脾脏有无活动性出血或血肿是否增大,了解腹腔积血量。动态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如出现进行性下降,说明有活动性出血,需尽早手术治疗。胃肠减压、禁食,补充必要的液体和营养,胃肠减压至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应用止血药物,对于疑有活动性出血,腹腔有积液体征者可行腹腔穿刺,此方法可迅速判断腹腔出血,及时中转手术,避免因等待影像学检查诊断而加重休克,从而减小危险性,本组7例中转手术者因发现处理及时未发生严重后果。
, 百拇医药
    目前国外报道脾保留的趋势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保脾,脾修补术应用较少,手术治疗以脾切除常用,非手术治疗法已有取代脾修补的趋势。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组与脾切除组在住院天数(17∶21)、死亡率(0∶5%)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少,而非手术组损伤严重度评分、住院费用、入院时休克率较手术组低(P<0.05),因此我们认为:应改变脾损伤的治疗模式,有条件的医院,在严密监测下适当放宽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减少手术治疗比例,改变目前脾破裂一旦诊断无论损伤轻重就立即手术的状况,和认为只有手术治疗才安全可靠的观点。当然,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具有风险,应妥善处理抢救生命和保留脾脏两者的关系,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又不排除脾切除的适应症,综合患者的具体条件、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不顾一切的一律切脾和强行保脾两种极端观点的做法都不恰当,提倡有选择地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Longo WE,Baker CC,McMillen,et al.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dult blunt splenic trauma.Ann Surg,1980,210:626
, 百拇医药
    2 Godley CD,Warren RL,Sheridan RL,et al.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splenic injury in adults:age over 55 years as a powerful indicator for failure.J Am Coll Surg,1996,183:133

    3 姜洪池,乔海泉.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腹部外科,1998,11(2)55

    4 Clancy TV,Ramshaw DG,Amaxwell JG,et al.Management outcomes in splenic injury.Ann Surg,1997,226: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