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4909
银屑病患者用抗痨药致剥脱性皮炎1例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孙强 李又环

    单位:李又环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孙强 进修生(四川省石油局总医院610212)

    关键词:

    华西医学990181 〔中图分类号〕R758.25;R758.63

    〔文献标识码〕E

    男患,76岁,因畏寒、发热、盗汗、咳嗽1月于1994年11月入院。患者患银屑病40多年,近1年每天口服强的松15mg,病情稳定。查体:T 37.8℃,P 92次/分,R 24次/分,BP 14/10kPa,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呈褐色样改变,斑片状皮损,无红肿。桶状胸,左上肺呼吸音减低并闻及干湿罗音,心脏(-),肝脾未扪及。血常规:Hb 90g/L,WBC 4.0×109/L,N 0.84、L 0.16。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正常,血沉40mm/h。X线胸片:左上肺浸润性病变。二次痰涂片查见抗酸杆菌。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给予异烟肼0.3,利福平0.45,乙胺丁醇0.75,每天一次口服,每日肌注链霉素0.75。用药3天后面、颈、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肿胀,呈鲜红色样改变并伴大量脱屑。体温突然升高达41℃,伴寒颤,气促,心悸。诊断为剥脱性皮炎。考虑抗结核药物所致,故停药,观察。给予地塞米松、扑尔敏等治疗,10天后病情缓解,皮疹消失。为确定何种抗痨药致过敏,单用异烟肼0.3Qd治疗,用药1天后又出现上述皮损改变,经静滴氢可好转。又10天后,再单用链霉素,2天后再次出现上述病变,经抗过敏治疗脱离危险。但皮肤呈红色增厚,并不断有小的脱屑,瘙痒。由于对多种抗痨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故暂停抗痨治疗,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三个月后因发热、咳嗽、咳痰第2次住院。入院后口服利福平0.45,每天一次,感轻微恶心,腹胀。4天后加服乙胺丁醇0.75,于当天(服乙胺丁醇4小时)全身皮肤又呈剥脱性改变,体温升高,气促、心悸,给予吸氧,肌注非那根等治疗症状逐渐缓解,皮肤损害减轻,同时停用乙胺丁醇,单独保留利福平治疗,观察。皮肤损害未再发生。
, http://www.100md.com
    讨论: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以皮肤潮红、脱屑为特征的炎性皮肤病,累及身体大部分或全部皮肤。其致病原因有以下4种:①药物过敏,如磺胺、青霉素及抗疟药,一些抗痨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氨苯砜等可致此病。②某些炎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毛发红糠疹等。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皮疹广泛或由于自然病程发展而成。③见于恶性肿瘤并发剥脱性皮炎,主要为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如蕈样肉芽肿。④原因未明者。该病预后差,死亡率高达10%~20%,多死于原发病变或严重并发症。抗痨药物除引起肝、肾功能等损害外,常可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及皮损,形式多样,但以剥脱性皮炎最为严重。一旦发生该病,应积极治疗,除一般治疗及病因治疗外,可用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谷氨酸钠或精氨酸进行治疗。对既往患银屑病者,还可用依曲地酯、细胞毒类药物如氨甲喋呤。必要时还可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以预防皮肤感染。本例患者同时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多种抗结核药物发生皮肤过敏,引起剥脱性皮炎改变,确不多见。这对抗结核治疗及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剥脱性皮炎的死亡率较高,幸好本例患者3次严重剥脱性皮炎均在医院内发生,得以及时抢救治疗脱离危险。因此,对银屑病患者或有其它皮肤疾病者进行抗痨治疗时,应慎重使用,筛选出对患者无过敏反应的抗痨药物。

    (1996-07-15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