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
编号:10229275
徐宜厚运用逍遥散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长清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

    关键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逍遥散

    湖北中医杂志990102 徐宜厚教授业医近40年,擅长治疗各种皮肤病。笔者有幸亲睹徐师在临床中,巧用逍遥散治疗多种皮肤病,效验颇佳。为此,整理撰文介绍如下。

    1 忧思可致白发生,舒肝扶脾要同用

    徐师认为,白发由多种原因引起,中青年人白发多由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木旺克土而致。正如《银海指南.卷二.郁病论》所说:“情志之郁,因郁而病者也”。故中青年白发与情志抑郁关系最为密切。临床特征为:头发在短时间内变白,甚至全部银白,常伴口干咽燥,纳谷不香,胸闷腹胀等。徐师从“气郁”立论,治以疏肝散郁,佐养心脾。常用药物:软柴胡、炒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干地黄、炙甘草、枣仁、何首乌、巨胜子、合欢皮、川芎、远志。加减法:伴烦躁易怒者,加生赭石、珍珠母;虚烦难寐者加合欢皮、夜交藤等。
, http://www.100md.com
    2 气滞血瘀郁肌肤,疏肝清热兼解毒

    痤疮的发病与肺、胃、气、血、痰关系密切。《肘后备急方》载:“年少气充,面生疮”;《外科正宗》认为,此乃“血热郁滞不散”而为之。徐师认为,女性患者的部分病因是由于气机不畅,导致肺胃两经气滞血瘀,郁滞于肌肤而发。如清.李冠仙《知医必辨.论肝气》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说明凡人体气血为病,多与肝脏气机失调有关。临床特征为:天癸至而经水不调,经前或经期皮疹加重,常伴乳胀、下腹胀痛。治以疏肝解郁,佐以清热解毒。常用药物:柴胡、丹皮、焦山栀、炒白芍、当归、制香附、乌药、白术、茯苓、益母草、黄芩、甘草、公英、虎杖、白花蛇舌草。加减法:伴大便结者加酒大黄、炒枳壳;油脂重者加茵陈;损害部位结块不化者加浙贝母、玄参;乳胀者加川楝子、绿萼梅;腹胀痛者加玄胡等。

    3 肝虚血弱黄褐斑,柔肝养阴以退斑
, 百拇医药
    黄褐斑俗称肝斑,又因病多发生在妊娠期间,故又称妊娠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肝藏血、主疏泄,其性主动主升。肝气不舒,则气血不调,因此导致气血虚弱不能上营养颜面,治以舒肝养阴,佐以健脾。常用药物: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僵蚕、红花、凌霄花、青陈皮、川楝子、山药、青蒿、冬瓜仁。加减法:伴经前腰酸者加熟地、炒杜仲、寄生、川断、菟丝子、益母草;乳房胀、腹痛者加香附、乌药、川楝子、玫瑰花等。

    4 带状疱疹神经痛,理气通瘀以止疼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指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然持续疼痛,往往迁延数月难除,甚为棘手。徐师认为,带状疱疹的病机是肝郁化火,加之脾虚湿久,郁滞经络而致。湿邪是产生水疱的基础,经络阻塞则是疼痛的病机。不过,疼痛发生于中青年人,多是由肝郁、气血运行涩滞、经络壅塞引起;疼痛发生于老年人,多是血虚不能濡养经络而致。前者选用逍遥散加活血药,后者在舒肝理气的同时,酌加甘寒通络之品。常用药物:柴胡、炒白芍、当归、丹皮、山栀、川楝子、玄胡、甘草、茯苓、苡仁、丝瓜络、路路通、大青叶。加减法:伴剧痛者加金头蜈蚣、没药、乳香;侵犯眼部者加谷精珠、草决明;皮疹在颜面者加杭菊、桑叶;皮疹在下肢者加川牛膝、赤小豆、青皮。
, http://www.100md.com
    5 气血违和白瘢风,调气和血以增色

    《医宗金鉴.白驳风》指出,白癜风是“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所致。其病因在外,为感受风邪,或跌扑损伤;在内为情志内伤,亡血失精。徐师认为,本病的病因虽有多种,但内伤情志、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是重要的病机。 治宜调和气血。常用药物:当归、炒白芍、柴胡、茯苓、干地黄、郁金、八月札、益母草、苍耳子、灵磁石。加减法:皮疹以头面区为主者加羌活、升麻、藁本、浮萍;在胸部者加瓜蒌皮、薤白;在腹部者加木香、香附、乌药;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皮疹泛者发加蝉衣、莶草、浮萍、苍耳子、刺蒺藜。

    6 肝肾虚亏黑变病,滋肝益肾以扶正

    中医理论认为黑变病由肝气郁结,气机紊乱,血弱失华不能濡养肌肤所致。正如清.《外科证治全书.面尘》曰:“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临床要点为:暗褐色的色斑,分布于面颈,甚则扩散到胸腋腹及四肢。常伴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头昏,腰酸等症。徐师认为,本病的病因虽有血虚与肝郁之分,但以虚实挟杂较为多见。治宜滋肝益肾,佐以养血活血。常用药物:柴胡、炒白芍、茯苓、白术、丹参、熟地、枣皮、山药、冬瓜皮、红花、凌霄花。加减法:伴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仙灵脾、仙茅;顽固难退者加郁金、桃仁、白附子等。
, 百拇医药
    7 肝火炽盛月经疹,泻肝和营以消疹

    月经疹指妇女经水不调,并于经前或经期在皮肤上发现瘀点、瘀斑,或皮肤瘙痒,或出现皮炎样皮疹,荨麻疹,或有口腔、外阴溃疡等。《医学考辨》说:“凡妇人经血不调,周身常起斑疹或血疱,皆由血郁之故,宜调经活血、散郁除蒸”。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失常,常可导致经、带、胎、产诸种疾病的发生,尤以月经失调多见。由此可见,本证月经不调为病本,皮疹为病标。治宜泻肝散郁,佐以和营。常用药物:柴胡、丹皮、焦山栀、黄芩、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干地黄、益母草。加减法:皮肤有瘀点、瘀斑者加白芨、白茅根、川牛膝;皮肤瘙痒或有皮炎样皮疹者加白藓皮、刺蒺藜、钩藤;荨麻疹者加防风、荆芥、茺蔚子;口腔或外阴有溃疡者加藿香、车前子、龙胆草等。

    8 肝胆湿热外阴痒,清肝泻火以止痒

    外阴白斑、外阴瘙痒均发生在外阴,是肝经循行的部位。或由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日久郁而化火,克伤脾土,脾失运化,积湿生热,犯于阴户;或素体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化,肝经失其濡养所致。徐师认为,这两种病都宜用逍遥散治疗,但要分清虚与实,实证宜舒肝泻火,虚证宜益肾扶脾养血。常用药物:柴胡、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山药、干地黄、刺蒺藜、夜交藤、苡仁、甘草、当归、荆芥炭、沉香、钩藤。加减法:实证者加炒胆草、山栀、木通、车前子草;虚证者加枣皮、菟丝子、桑椹子、枸杞子、炒扁豆。
, http://www.100md.com
    9 小结与体会

    逍遥散首载于宋代《局方》,由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炙甘草、薄荷、煨姜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效,适用于肝郁血虚诸证。后世《医宗金鉴》亦有逍遥散一方,剔除白芍、煨姜,另加陈皮、制香附、黄芩,重在疏肝理气,清热散结,主治肝胃气滞和疮疡初起。尽管功效不一,主治病种不同,然其组方要旨均在一个“和”字。徐师认为:“皮肤病以肤腠居多,外邪六淫,内脏病变皆离不开肤腠,因而和法是治疗皮肤病的一大法则”。

    徐师运用逍遥散治疗皮肤病有三个特点:①注意皮损发生的区域性。皮损在上部,和而宣散,常佐配荆芥、浮萍、蝉衣、防风等;皮损在中部,和而清化,常佐配黄连、莲子心、琥珀、连翘等;皮损在下部,和而扶正,常佐炒杜仲、菟丝子、何首乌、沉香等;②注意脏腑间的传变性。《不居集》说:“百病皆生于郁”。情志抑郁,在上可影响心肺气血的运行,导致心神不宁,肺失肃降;在中肝木克脾,出现脾胃气机失调,产生肝血虚亏证;在下既可因肝阳偏亢而阴虚,又可因肝阴不足而阳亢,进而导致肝肾同病。因此,在和法之中,更需顾及心、肺、脾、肾诸脏补泻药物的筛选;③注意针对病因的属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众多,结合肝之特殊性,外邪以风、湿、火最为常见,故风淫致病,常配防风、刺蒺藜、钩藤、茺蔚子、僵蚕、羌独活等;湿淫致病,常配生苡仁、茵陈、冬瓜皮、萆、白茅根等;火淫致病,常配连翘、黄连、苦参、木通、竹叶、焦山栀等。

    总之,徐师运用逍遥散治疗皮肤病,常根据寒、热、燥、湿等不同致病因素而随证加减化裁。有时在方中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如此灵活变通,并非杂乱而无法度,正可说明徐师深得和法的至好之处。

    (收稿日期:1998-06-02),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