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0334
分离性垂直偏斜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于秀敏 杜江

    单位:于秀敏 山东省眼病防治中心 杜江 山东省平原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斜视;弱视;眼震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990105 内容提要 报告分离性垂直偏斜22例的眼位、视力、眼球震颤、头位异常及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探讨。

    DISSOCIATIVE VERTICAL STRABISMUS

    Yu Xiumin1 Du Jiang2

    (1Shandong Ophthalmopathy Prophylactico-therapeutic Center
, 百拇医药
    2 P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The ocular position,the vision,the nystagmus,the abnormity of cephalic position and the operative methods of 22 cases of dissociative vertical strabismus were reported.Then the operation programs,cause of disease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analied and studied.

    Key words Strabismus;Amblyopia;Nystagmus

    分离性垂直偏斜是指双眼交替遮盖时,遮盖眼呈上斜状态,这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规律相矛盾[1]。一般的上隐斜,如右眼固视,遮盖的左眼呈上斜视,如左眼固视,则遮盖的右眼呈下斜视,由于分离性垂直偏斜常合并隐性眼球震颤及弱视,故易误诊为隐性眼震引起的弱视。
, 百拇医药
    在水平斜视中,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并不少见,临床上常作为一般斜视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离性垂直偏斜在斜视、弱视诊断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诊治了2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分离性垂直偏斜22例中男9例,女13例,5~25岁,平均14岁。临床表现:(1)眼位:双眼分别注视,斜视度相等者15例,斜视度在5~20度之间不等者7例,斜视度在正位~15度之间;(2)视力:双眼视力正常9例,双眼弱视7例,单眼弱视6例;(3)合并眼震:隐性眼震7例,显性眼震3例,12例无眼震;(4)合并眼位异常:合并外斜14例,其中A型外斜伴有下斜肌亢进2例,合并内斜8例,其中伴有下斜肌亢进1例;(5)头位异常:22例中头位异常5例。

    2 结 果

    22例中1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单纯内、外斜为主者仅作水平斜手术(外斜8例,内斜4例),合并下斜肌亢进者手术1例,分离性垂直偏斜10~15度,合并内斜5度,仅作上直肌后徙5mm,术后眼位正。其余8例因度数小或家长有顾虑未作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3.1 病因 目前对本病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现有以下几种学说[2,3]:(1)皮层的上下分散中枢兴奋异常;(2)双眼的相互协同性反射尚未形成完善;(3)核上性神经核支配异常。

    3.2 眼位 当双眼交替遮盖时,遮盖眼不随意的上斜,上斜方向不定,根据眼位分离的与否,上斜的程度和轻重不一,因此在测定斜视角时,只能得出概数。

    3.3 视力 双眼视力往往良好,也有的患者合并双眼或单眼视力减退,减退多因隐性眼震,其次为弱视、器质性病变。

    3.4 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往往不佳,50%以上的患者无同时知觉。

    3.5 隐性眼震 用眼震图检查,当遮盖眼出现上斜时,双眼发生水平性冲动性眼震,快相向非遮盖眼,有时在双眼睁开时,出现眼震,当遮盖一眼时震幅即变大。
, 百拇医药
    3.6 眼球运动 (1)单眼遮盖时的眼球运动:遮盖一眼时遮盖眼边缓慢旋转,边上转,此时有隐性眼震,接着遮盖另一眼时,则上转的眼,边缓慢旋转,边下转成为固视眼;当上转眼开始成为固视眼时,另一眼开始上转运动;(2)比肖氏现象:右遮盖眼上转时,如在固视眼前放一暗镜片,则遮盖眼便由上转位置下降,甚至变成下转位置,如固视眼前暗光片的亮度增加时,则下转眼再次上转,这种特异的眼球运动称为比肖氏现象;(3)向侧方注视时出现的异常运动:向侧方注视时,一眼内转时变上斜,外转时变下斜或一眼内转时变下斜,外转时变上斜,此种现象多在视力差的眼上出现。

    3.7 同时存在的内斜视与外斜视 患者内斜视与外斜视同时存在系有下列2种情况:一为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一为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视与外斜视,而以后者较多。

    3.8 头位异常 可出现头位异常或斜颈,病因尚不清楚。

    3.9 治疗 多采取手术治疗,多为上直肌减弱(后退或后固定缝线)[1],其次作下直肌截除,如上斜度数小,无碍外观,则不需手术。(1)手术原则:如合并其它斜视时,先作斜视明显者,再作肌肉易定量者;(2)手术量:根据原在位上斜的最大程度决定上直肌的后退量。双眼视力良好,5度以下者不作手术;6~10度者后退4mm;11~15度者后退6mm,16度以上者后退8mm。如果一眼视力不好,出现明显的比肖氏现象,为了防止术后引起上转障碍、眼球下斜、上睑后退等,上直肌的后退量最大为6mm,即6~10度者后退2mm;11~15度者后退4mm;16度以上者后退6mm。

    参考文献

    1 冯蕴伟.分离性垂直偏斜手术治疗进展.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44

    2 张方华.分离性垂直偏斜的诊断和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86;4:219

    3 杨景存.眼外肌学.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150

    收稿日期 1999-01-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