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基础 > 伤食
编号:10216551
试论小儿伤食泄泻治验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蔡君

    单位:四川省屏山县中医医院(654350)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496 小儿伤食泄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儿科疾患。致病原因有暴饮、过量饮食(奶乳)或因外感风寒损伤脾胃,复加生冷果食更伤脾胃功能。病情演变非常迅速,诊治得当易于痊愈,重症能转危为安;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 亡。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小儿伤食泄泻的诊治方药,经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善抓关键,得药则立竿见影,多至4~5剂痊愈。现将此病的病因、病机和辩证施治分述如下。

    1 病 因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了记载,《阴阳应象大论》曰:“春伤于风,夏生餮泻”。至明代王肯堂的《幼科准绳》才将腹泻分为“伤食泻,疳积泻……”等九个类型。笔者认为导致小儿伤食腹泻的原因可分内外两个因素,乳食不调,饮食停积或外感风寒之邪损伤脾胃功能而致乳食不化,此为外因。《医宗金鉴幼科》云:“伤食泻者,因乳食过饱,损伤脾胃,乳食不化”。戴元礼《秘传证治要诀》云:“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逐成泄泻”。若脾胃虚弱的小儿,吃了生冷水果或过量的饮食,脾胃更伤,食谷不化,则为内因。王肯堂《纫科准绳》云:“伤食泻及脾胃虚弱,为生冷果食所伤,故大便不聚而泻”。这充分说明了乳食过饱,饮食过多,或脾胃虚弱的小儿吃了生冷果食均为小儿伤食泄泻的主要原因,特别强调脾胃虚弱与伤食的统一性,这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观点的,因为小儿胃肠机能发育尚未完全,消化力很差,偶因饮食物质不良或突然改变喂养不定时,或喂的食物与年龄不相称,在临床中均为小儿伤食泄泻常见之因素。
, http://www.100md.com
    2 病 机 祖国医学曾有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脆弱,气血未盛,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等记载。小儿脾胃虚弱,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景岳全书》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这里的脾胃是指整个消化器官而言。《灵枢海论篇》云:“胃者水谷之海”,《素问,太阳阳明篇》又云:“脾为胃行其津液,胃气和平,乳食入胃,精气输于脾土,上归于肺,而后行营卫,若小儿乳食过量,脾胃功能受伤,乳食停积胃中,水多为湿,谷多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则上升之气反而下降,清浊不分,泻利作矣”,此不仅说明人体正常消化过程,而且特别强调了泄泻之本在于脾胃。

    3 分 型 根据患儿病因、症状、特点和体质,可分为实证型、虚寒型、寒热错杂型。在本病的治疗中,一般采取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节制饮食,是治疗小儿伤食的主要环节。民间有“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之经验流传,故凡由伤食所致之小儿泄泻无问寒、热、虚、实,首先应减少饮食,或根据患儿体质及营养情况,暂时停止喂奶6~12小时,使胃肠获得适当的休息,可喝糖盐开水,必要时给以适当的流质,如米汤、豆浆、藕粉,以补充泄泻而丧失之水分和养料。如果婴儿,必须立即减少乳量,喟乳前先给以糖盐开水,以充实其胃,使之自动减少乳量,并起到稀释乳汁便于吸收的作用;若以增添辅助食品的小儿,应及时停止或减食量,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
, 百拇医药
    4 治 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首先应去其食积,疏通肠胃。实证以消食为主,健脾为佐;虚寒证型以温补脾胃为主,消导为辅;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者,宜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4.1 实证型 体质素健,偶因食物乳食过量,或因外感风邪侵入胃中,损伤脾胃功能所致。《内经.通评虚实论篇》云:“邪气则实”,食多壅遇,以致脾胃功能紊乱而泻也。其症状特点:脘胀痛拒按,痛则欲泻,泻物腐臭,量多成水样大便,带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及乳瓣,或如败卵,嗳气酸馊,或欲呕吐,不思饮食及乳食,烦躁蹄哭,夜卧不安,手掌心发热,或身热夜甚,舌苔厚腻,或微黄。指纹青紫,多向内弯;五岁以上的儿童脉滑实。治则采用“实者泻之”,即李中梓《医家必读漠泄》:“通因通用 ”之义,法当消食导滞,佐以和中运脾。方药:保和丸加减或楂曲胃苓汤加减。

    4.2 虚寒证型 素体衰弱,脾胃虚寒,或因大病痊后,脾胃功能尚未恢复,复吃生冷果食所伤。《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云:“精气夺则虚”,此乃脾胃虚弱,又为乳食,生冷果食更伤所致。症状特点:面色无华,精神倦怠,疲乏嗜睡,身体消瘦,明显失水,肌肉松弛,皮肤色泽欠佳,声音低微,啼哭无力,额部及四肢冷,食欲不佳;有的思食,但食后即泻。腹痛肠鸣而喜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一日数次,便色白或滑润;舌质淡红,脉弱无力,或沉缓迟乏力,指纹淡红,重者呆滞,到命关者病危。治则采用健脾益气,辅以消食。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寒甚者用理中汤加减。若久泻不止,气虚下陷,肛门脱垂者,宜升阳举陷,益气固寒,方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肠虚欲脱者,法当温辅回阳,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 http://www.100md.com
    4.3 寒热错杂证型 由脾胃有寒,又因过食热乳入胃,损伤脾胃功能所致,或因寒温不调,损伤脾胃所致泄泻。症状特点:患儿面色黄瘦,精神欠佳,有轻度不同程度的失水现象,烦渴思饮,干呕食臭,恶心呕吐,腹部痞硬,肠鸣泄泻,泻物色黄,挟有不消化食物和残渣,小便黄而短,舌苔薄黄乏津,脉沉细数,指纹青紫。治则采用寒温并用,苦辛宣通。方药:生姜泻心汤加减。

    5 体会 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辩证施治中,每证型均随证可选以常用方为主,及其加减运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方剂中,还可酌情选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平胃散、陈平汤、香砂六君子汤、连理汤和砂半理中汤等方剂作为治疗方或善后调理方加减运用。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必须高度灵活,时刻掌握辩证施治原则,千万不可机械搬用或拘于次序以致顾此失彼。更重要的一环是应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多数泄泻患儿表现失水严重,应该及时补液和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免临床治疗失当,转成慢惊风,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等危重变证,甚至气脱液竭而死亡。此外,迁延不愈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成为疳证。,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基础 > 伤食